好词好句网

幼儿园的诗歌,幼儿园的诗歌大全3-6岁

诗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韵律,是孩童感受世界最初的美妙音符,在幼儿园这片充满想象与探索的沃土上,诗歌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它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启蒙,更是情感教育与审美培养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的诗歌,幼儿园的诗歌大全3-6岁-图1

童谣与浅语古诗:幼儿诗歌的两大源泉

幼儿园阶段选用的诗歌,主要来源于两个方向:一是代代相传的经典童谣,二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浅显古诗词。

童谣,如《小星星》、《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其作者大多已不可考,它们是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口耳相传中定型,这些作品诞生于最朴素的生活场景,是长辈哄逗孩童、进行最初语言交流的产物,其创作背景深深植根于日常生活,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对亲情的朴素表达,在使用上,童谣的节奏明快、韵律感强,非常适合在律动、游戏和睡前等情境中吟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语感和节奏感。

另一重要来源是适合幼儿理解能力的古典诗词,骆宾王七岁时所作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清晰,是神童观察生活、即景生情的典范,诗歌色彩鲜明,动静结合,极具画面感,非常符合幼儿的形象思维特点,再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它们语言浅近,意境却深远,所描绘的思乡之情、惜春之意,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即便幼儿不能完全领悟其深意,也能在朗朗诵读中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情感的流动。

诗歌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多元应用方法

将诗歌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关键在于“寓教于乐”,避免枯燥的背诵。

  1. 情境演绎法:对于故事性较强的童谣或古诗,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学习《咏鹅》时,让孩子们模仿白鹅弯曲的脖子、划水的动作,在身体律动中理解诗歌内容。
  2. 艺术融合法:将诗歌与绘画、音乐相结合,读完《春晓》,可以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为《小星星》配上简单的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将听觉艺术转化为综合性的艺术体验。
  3. 生活链接法:将诗歌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下雨天,可以诵读相关的雨滴歌谣;在观察植物时,引入描绘花草的简单诗句,让诗歌成为他们表达所见所感的一种方式,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
  4. 游戏浸润法:设计诸如“诗歌接龙”、“儿歌拍手游戏”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在游戏中重复和巩固,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领略诗歌中精妙的艺术手法

幼儿诗歌虽然短小,但其间运用的艺术手法却十分精妙,是培养孩子初步审美能力的绝佳材料。

  • 拟人化:这是幼儿诗歌中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手法,将动物、植物甚至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小鸟唱歌”、“花儿微笑”,这符合幼儿“万物有灵”的思维特点,能激发他们的共情能力和想象力。
  • 鲜明的色彩与意象:优秀的幼儿诗歌往往构建出色彩明丽、形象具体的画面,如《咏鹅》中的“白毛”、“绿水”、“红掌”,强烈的色彩对比勾勒出清新活泼的景象,直接作用于幼儿的视觉想象。
  • 和谐的韵律与节奏:诗歌之所以朗朗上口,源于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押韵的字词、规律的停顿,本身就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种音韵美不仅能增强记忆,更是对孩子进行音乐性启蒙。
  • 巧妙的重复与叠字:重复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诗歌中词语、句式的重复,以及“鹅鹅鹅”、“粒粒皆辛苦”中叠字的使用,既强调了重点,又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节奏,易于幼儿模仿和跟读。

选择与运用诗歌的核心原则

在为幼儿挑选和引导他们接触诗歌时,有几个原则需要把握。 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与认知水平**,应选择他们熟悉的事物、能理解的情感作为主题,避免过于抽象、复杂或承载沉重历史背景的作品。

情感基调应以积极、阳光为主,幼儿园阶段的诗歌,应重在播撒快乐、勇气、友爱和探索精神的种子,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情感世界。

坚持“感受优先于理解”,不必强求孩子逐字逐句解释诗意,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去听、去读、去模仿、去想象,享受诗歌带来的音韵之美和画面之感,让美的感受沉淀在心间。

成人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教授者”,教师和家长应怀着一颗童心,与孩子一同欣赏、一起诵读、一道表演,成为他们诗歌路上的同行伙伴,你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投入,是激发孩子兴趣的最强动力。

诗歌之于幼儿,并非遥不可及的高雅艺术,而是他们游戏中的歌谣、枕边的呢喃、观察世界时脱口而出的惊叹,我们播下一颗诗的种子,并非期望每个孩子都成为诗人,而是愿他们能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里,始终保有一份对语言的敏感,对自然的惊奇,对生活的热爱,当童年在诗意的浸润中度过,生命的底色便会多一份温柔与丰盈,这份由韵律和想象编织的美好,将成为他们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