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意境悠远)
这类句子多出自古典诗词,意境深远,常用于表达对首都的向往、身处异乡的感慨或历史的沧桑感。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出处:崔颢《黄鹤楼》
- 解读:虽然这句诗中没有直接出现“京”字,但“乡关”指的正是故乡,而古代的“乡关”常常指向政治和文化中心——首都,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京城)的深切思念和迷茫愁绪,是思乡怀古的千古绝唱。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出处:王湾《次北固山下》
- 解读:这句诗同样蕴含了“京”的意象,洛阳在古代是多个朝代的都城(京)。“归雁”南飞,诗人却无法像大雁一样回到北方的都城洛阳,只能托付鸿雁传递家书,表达了对京城和家人的思念。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出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 解读:这里的“红尘”指的就是通往都城(长安/京)的驿道,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快马从远方(如岭南)将新鲜的荔枝运送到京城,一路尘土飞扬,这句诗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帝王为博美人一笑而耗费的巨大民力,充满了讽刺意味。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出处:林升《题临安邸》
- 解读:“汴州”即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这句诗辛辣地讽刺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杭州(临时都城)苟且偷安,沉迷于享乐,早已忘记了收复北方故都汴京的使命,这里的“京”字承载了国破家亡的沉重历史感。
现代名言(格局宏大)
这类名言多出自现代政治家、思想家或学者之口,格局宏大,常与国家、民族和时代使命相关。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出处:周恩来
- 解读:这是周恩来少年时立下的宏伟志向。“中华之崛起”意味着国家要走向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背后蕴含着对国家未来的期许,而国家的核心往往就是首都(京),这句名言激励了无数中国青年,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 出处: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1935年)
- 解读:这里的“华北”指的就是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区域,靠近北平(今北京)。“京”所在的区域一旦沦陷,意味着国家的核心已经不保,这句口号充满了爱国学生的悲愤与呐喊,表达了在国难当头时,救亡图存比个人学业更紧迫的紧迫感。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出处:毛泽东
- 解读:这句话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首都定于北京,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结束了百年屈辱历史,重新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这句名言背后,是新的“京”——北京,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象征。
成语与俗语(言简意赅)
这类词语凝练了古人的智慧,常用于描述与“京”相关的地理、人事或社会现象。
-
京兆尹
- 释义:汉代官名,管理京城地区的长官,后泛称首都的最高行政长官。
- 引申义:形容一个地方或机构中权力很大、管事很宽的人。“他在这家公司就像京兆尹一样,什么都要管。”
-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 释义:这是一句流传于京津地区的俗语,带有一些地域调侃的色彩。
- 京油子:指北京人(老北京),形容他们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有时也显得有些油滑、世故。
- 卫嘴子:指天津人(天津卫),形容他们能言善辩,口才好。
- 保定府的狗腿子:指旧时保定府(直隶总督驻地)的衙役,形容他们腿脚勤快,善于跑腿,但也常带有贬义,指替人当差、帮凶。
- 解读:这句俗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天津、保定三地居民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风貌,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 释义:这是一句流传于京津地区的俗语,带有一些地域调侃的色彩。
-
跑龙套
- 释义:原指戏曲中扮演随从、兵卒等次要角色的人,这些角色大多由京剧中“龙套”行当的演员扮演。
- 引申义:比喻在团体中做无关紧要、不起眼的工作的人。“刚入职那会儿,我就是个跑龙套的。”
希望这份整理对您有帮助!这些带“京”字的句子,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