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太行山诗歌,2025最新力作有哪些?

古典诗词:雄浑苍茫,家国情怀

古典诗词中的太行山,常常与边塞、战争、征途联系在一起,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英雄主义的悲壮色彩。

太行山诗歌,2025最新力作有哪些?-图1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这首诗虽然不是专门写太行山,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将太行山的险峻与仕途的艰难完美结合,成为千古名句。

原文节选: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雪满山”三个字,极写太行山高耸入云、冰雪覆盖的严酷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苦闷、前路受阻的象征,李白将个人命运的坎坷与太行山的险恶融为一体,赋予了这座山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白居易的《初入太行路》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一个行旅者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进入太行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原文节选: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 尝闻此中路,今始知行难。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天长。 横空一鸟度,半夜孤猿啸。 客愁自无条,听之终不晓。 夫岂不怀归,政治实烦扰。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峰苍莽”、“磴道盘且峻”,直接描绘了太行山的雄伟与险峻。“半夜孤猿啸”则烘托出旅途的孤寂与凄清,诗人将个人的政治烦恼与旅途的艰辛交织在一起,让太行山承载了士人普遍的怀才不遇与思乡之情。

于濆的《戍客南归》

这首诗从戍边士兵的视角出发,将太行山作为他们归乡的必经之路,充满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原文节选: 北风摇边草,胡马嘶临洮。 陇上征夫苦,长城战士劳。 烟尘多战鼓,白骨满蓬蒿。 天子不知老,宁论菽与麦。 孤戍尝烽火,海内犹兵草。 春节不相见,乡国渺难到。 西行几万里,太行险且高。 纵登太行险,荡复何足豪。 羽书日夜急,兵粮尽未调。 穷年方绝壑,暮岁尚临边。 将军力战尽,贱妾何聊生。

赏析: “西行几万里,太行险且高”,道出了太行山在交通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诗人没有单纯赞美太行山的雄伟,而是通过士兵的视角,写出这座山对于归乡者而言的险阻与无奈,赋予了诗歌深刻的人文关怀。


现代诗歌:坚韧不屈,民族脊梁

进入现代,太行山的精神内涵被进一步挖掘,它不再仅仅是地理的障碍,更被升华为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奋起、坚韧不屈的“脊梁”。贺敬之的《回延安》是咏诵太行山(或广义上的延安地区)的现代诗歌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

贺敬之《回延安》(节选)

这首诗虽然主要写延安,但延安所在的陕北高原与太行山在地理和精神上紧密相连,都代表着中国革命的红色精神,诗中对“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的深情,以及对“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的炽热情感,将太行山(延安)塑造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母亲。

原文节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火团呀,扎在心窝上! …… ……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赏析: 在这首诗里,太行山(延安)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母亲”形象,它不再是冰冷的自然,而是孕育了革命、温暖了游子的精神家园,诗人用最质朴、最热烈的语言,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和深情,太行山在这里,成为了信仰、希望和力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中重新站起的象征。

其他现代诗中的太行意象

许多现代诗人也常以“太行”入诗,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 象征力量与刚毅: “太行如铁,铸就了不屈的民族魂。”
  • 象征沉默与见证: “沉默的太行,见证了千年的风霜与血火。”
  • 象征乡愁与根脉: “无论走多远,我的血脉里,都奔流着太行山的涛声。”

太行山诗歌,从古至今,一脉相承。

  • 在古典诗词中,它是“行路难”的险阻,是“征夫苦”的见证,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悲壮和个人的失意与乡愁。
  • 在现代诗歌中,它是“民族脊梁”的象征,是“精神母亲”的化身,承载着民族的苦难、奋斗与希望。

无论是李白笔下的“雪满山”,还是贺敬诗中的“母亲延安”,太行山始终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激发着诗人的灵感,也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它是一座地理的山,更是一座精神的山,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也屹立在中华文化的文脉之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