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故人诗歌新作曝光?时隔多年再引热议!

“故人”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永恒而动人的主题,它承载着对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对往昔岁月的无限追忆,以及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故人诗歌新作曝光?时隔多年再引热议!-图1

“故人”可以指代:

  • 逝去的亲人(父母、配偶、子女)
  • 亡故的朋友
  • 曾经的恋人
  • 故乡的旧识

诗歌中的“故人”情感复杂,既有温暖的回忆,也有深沉的哀思,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为您梳理和赏析一些关于“故人”的经典诗歌。


思念与追忆

这类诗歌是“故人”主题中最常见的,表达了对已故亲友的无尽思念。

《诗经·唐风·葛生》—— 中国最早的悼亡诗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赏析】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悼亡诗,诗人看到葛藤覆盖着荆棘,爬满了坟地,想到自己的爱人长眠于此,从此无人相伴,孤独终老,从“独处”、“独息”到“独旦”,层层递进,将失去伴侣后无边无际的孤独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情感真挚而悲切。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悼亡词的巅峰之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这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作,上阕写生者之悲,十年光阴,生死相隔,即使刻意不去想,也难以忘怀,下阕写梦中重逢的场景,小窗梳妆,仿佛昨日,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所有的话语都化作了无声的泪水,最后一句“明月夜,短松冈”,将思绪拉回那片埋葬着爱人的坟地,余韵悠长,哀思不绝。


友情与旧谊

这类诗歌多表达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以及对其品格的追忆。

李白《赠汪伦》—— 最真挚的友情告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虽然这首诗写的是生离,但其情感内核与怀念故人相通,它用“桃花潭水”的深来反衬友情的深,这种夸张而真挚的表达,成为了歌颂友情的千古绝唱,当朋友汪伦故去后,李白回忆起这份情谊,想必会更加感慨万千。

白居易《梦微之》—— 与挚友的梦中重逢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年死。 水井虽邻不相见,近闻多在墓头耕。

【赏析】 微之是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的字号,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元稹去世多年后所作,诗中写自己与好友在梦中携手同游,醒来却泪流满面,后两句充满了物是人非的悲凉,曾经的故人早已长眠地下,而自己只能在春光里独自凭吊,这种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将思念之情推向了极致。


时光流逝与物是人非

这类诗歌通过景物变迁,抒发对故人和往昔的感慨,意境更为苍凉。

刘禹锡《乌衣巷》—— 盛衰无常的沧桑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 乌衣巷曾是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两大豪族的聚居地,繁华一时,而今,野草丛生,夕阳西下,只有当年筑巢的燕子,还飞来飞去,但栖息的已不再是曾经的豪门大宅,诗中没有直接写“故人”,但通过“堂前燕”这一意象,巧妙地勾起了对昔日繁华和故人风采的无限追忆,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无常之叹。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悼亡与人生的双重感慨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赏析】 这首词是贺铸为悼念亡妻而作。“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充满了对命运不公的悲愤,下阕的“谁复挑灯夜补衣?”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没有直接说思念,而是通过一个生活化的细节——妻子在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裳的情景,来表达最深沉的怀念,这样的温暖场景再也一去不复返了,只剩下诗人独自面对空床,听着夜雨,其孤寂与哀痛,不言而喻。


“故人”的诗歌,是中国人情感世界的一面镜子,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失去,如何将思念化为文字,让那些逝去的身影在文学的长河中永远鲜活。

这些诗歌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们:

  • 情感真挚:无论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切,还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沧桑,都源于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 意象经典:桃花潭水、梦中重逢、堂前旧燕、挑灯夜补……这些意象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思念与追忆的符号。
  • 语言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极高的艺术成就。

希望这份梳理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人”诗歌的魅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