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2025诗歌综合学习,新课标如何落地?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用以抒发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人类情感、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2025诗歌综合学习,新课标如何落地?-图1

这份综合学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带你从入门到欣赏,再到尝试创作:


第一部分:诗歌的入门——理解诗歌的“骨架”

要欣赏诗歌,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构成元素,这些元素就像建筑的骨架,支撑起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核心三要素:意象、意境、情感

  • 意象: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物象,它是诗歌的“零件”。

    • 例如:“月亮”不只是一个天体,它可以是“思乡”的意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孤独”的意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可以是“永恒”的意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学习要点:读诗时,要问自己: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事物?这些事物通常象征或暗示了什么?
  • 意境:由意象组合而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它是诗歌的“整体画面”。

    •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一系列萧瑟的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
    • 学习要点: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氛围?是欢快的、悲伤的、雄壮的,还是宁静的?
  • 情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绪,它是诗歌的“灵魂”。

    •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悲痛和对家人的思念。
    • 学习要点:找出诗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如“喜”、“悲”、“愁”、“愤”),并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其深层情感。

外在形式:格律与节奏

  • 格律:诗歌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方面的规则。

    •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如五言、七言绝句或律诗,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五言绝句。
    • :又称“长短句”,是配乐歌唱的,每首词都有固定的“词牌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规定了其格律。
    • 现代诗:形式相对自由,不严格要求格律,但依然追求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节奏:诗歌语言的停顿和韵律,是诗歌的“心跳”。

    •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种自然的停顿就形成了节奏。
    • 学习要点:大声朗读诗歌,感受它的韵律美,是铿锵有力,还是轻柔婉转?

第二部分:诗歌的鉴赏——学会与诗人“对话”

掌握了基本要素,我们就可以开始深入鉴赏了,一个好的读者,会与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鉴赏四步法:

  1. 初读: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 知人:了解诗人的生平、性格、创作风格,李白豪放,杜甫沉郁,李清照婉约,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其诗歌。
    • 论世:了解诗歌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读杜甫的诗,就要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2. 再读:解构意象,品味语言

    • 找意象:圈出诗中的核心意象。
    • 品语言:思考诗人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另一个词?这就是“炼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字就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动态。
  3. 深读:融入意境,体会情感

    • 想象画面:将诗歌中的意象串联起来,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 共情体验:将自己代入诗人的角色,去感受他当时的喜怒哀乐,如果你是他,在那种情境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 总读:赏析手法,总结主旨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
      •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以乐景写哀情)、用典、象征、虚实结合等。
    • 主旨:这首诗最终想告诉我们什么?是赞美、是批判、是感慨,还是说理?

第三部分:诗歌的实践——尝试创作自己的诗

理解了鉴赏,我们也可以尝试成为创作者,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真诚的表达最重要。

入门级创作练习:

  1. 意象捕捉练习

    • 任务:选择一个你眼前的普通事物,窗台上的花”、“雨滴”、“路边的猫”。
    • 要求:用5-10个词,描述它给你的感觉,不要直接说出“美”或“悲伤”。“雨滴在玻璃上爬行,留下透明的泪痕。”
  2. 情感速写练习

    • 任务:回忆一种强烈的情绪(如“第一次独自旅行”、“考试失利后的夜晚”)。
    • 要求:用3-5个句子,写下当时的心情和看到的景象,让景物为你代言情绪。
  3. 模仿与改写练习

    • 任务:找一首你喜欢的短诗(如顾城的《一代人》)。
    • 要求:学习它的结构或意境,用自己的语言和经历进行改写,原诗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你可以尝试写:“网络给了我虚拟的舞台,我却用它拥抱真实。”
  4. 自由诗创作

    • 任务:围绕一个核心词(如“远方”、“等待”、“回家”)进行创作。
    • 要求:自由分段,长短句结合,注重节奏感,写下所有涌上心头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再进行删减和调整。

第四部分:诗歌的拓展——延伸阅读与资源

推荐阅读(中国诗歌)

  • 入门(古体诗):《唐诗三百首》中的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李白、杜甫的部分名篇。
  • 进阶(宋词):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清照的《声声慢》。
  • 现当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北岛的《回答》、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推荐阅读(外国诗歌)

  • 浪漫主义:拜伦的《唐璜》、雪莱的《西风颂》。
  • 象征主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 现代主义:T.S.艾略特的《荒原》、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在线资源

  • 诗词网站:古诗文网、中华诗词学会官网,可以查找大量诗词、注释和赏析。
  • 播客/视频:在喜马拉雅、B站等平台搜索“诗歌”、“诗词鉴赏”,有许多优秀的讲解和诵读节目。
  • 纪录片:《诗词中国》、《唐之韵》、《宋之韵》等,能让你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诗歌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乐趣的过程,它不仅能提高你的文学素养,更能丰富你的内心世界,让你拥有更细腻的感知力和更深刻的共情力。

从今天起,不妨拿起一首诗,用心去读,去感受,去思考,你会发现,那些跨越千年的文字,依然能触动你灵魂深处的弦,祝你在这场美的旅程中,收获满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