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训 (中国)
这类名言源自中国古代圣贤的教诲,言简意赅,深入人心。

-
满招损,谦受益。
- 出处:《尚书·大禹谟》
- 释义: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这是关于谦虚与骄傲最经典、最核心的论述之一。
-
谦受益,满招损。
- 出处:同上,常被单独引用。
- 释义:与上一条相同,强调了谦虚的益处和骄傲的害处。
-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 释义:谦虚,做任何事都能成功;骄傲自满,十件事有九件会落空,用对比的方式,生动地说明了谦虚的重要性。
-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出处:毛泽东
- 释义:这是现代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之一,用最直白、最通俗的语言揭示了谦虚与骄傲对个人成长的根本性影响。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出处:《论语·子路》
- 释义:君子安详舒泰,但不骄傲自大;小人骄傲自大,却并不安详,这从品格修养的高度区分了“泰”(自信从容)与“骄”(狂妄自大)。
-
善败者不亡。
- 出处:《国语·楚语上》
- 释义: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不会灭亡,引申义是,即使遭遇挫折,只要不骄傲、不自弃,就能东山再起。
西方智慧
西方哲学家、作家和思想家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骄傲的根源与后果。
-
骄傲是人类所有罪恶的根源。
- 出处:通常被认为是基督教神学的核心思想,源自《圣经》。
- 释义:在许多思想体系中,骄傲被视为一种根本性的罪,因为它让人背离谦卑、智慧和对他人的尊重,从而导致其他种种错误行为。
-
骄傲会带来偏见,而偏见会蒙蔽人的双眼。
- 释义:当一个人变得骄傲时,他会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从而拒绝听取不同意见,这就像给自己的眼睛蒙上了一层布,无法看清真相。
-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出处:莎士比亚
- 释义:这是文学作品中关于骄傲的经典论断,骄傲不仅会招致外部失败,更会从内部腐蚀和毁灭一个人。
-
所有伟大的事迹都始于一个梦想,而所有伟大的失败都始于一个骄傲的念头。
- 释义:这句话对比了梦想与骄傲,强调了谦逊是成功路上的必要品质,而骄傲则是通往失败的开端。
-
越是无知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
- 出处:源自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的经典表述。
- 释义:深刻地揭示了“无知者的骄傲”这一现象,即能力不足的人往往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会过度自信。
现代视角
这些名言更贴近现代生活和职场,强调了持续学习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真正的谦虚不是表面上接受他人的批评,而是对自己永不满足。
- 释义:谦虚不是一种虚伪的姿态,而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永远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和进步。
-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释义:这是一个非常通俗的谚语,提醒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世界上总有比自己更强的人,要保持敬畏之心。
-
成功时保持谦逊,比失败时保持坚韧更难。
- 释义:这句话点出了一个普遍的难题,面对挫折,人们尚能咬牙坚持;但在成功和赞美面前,保持清醒和谦逊,需要更高的智慧和自制力。
-
你的成功,需要团队;你的骄傲,会毁掉团队。
- 释义:在现代社会,任何重大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协作,而个人的骄傲则会破坏团队的合作精神,最终导致整体的失败。
这些名言从不同维度告诉我们:
- 骄傲是失败的催化剂:“满招损”、“骄傲使人落后”。
- 谦虚是进步的阶梯:“谦受益”、“虚心万事能成”。
- 骄傲源于无知:“越是无知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
- 真正的谦虚是内在的:是对自我永不满足的追求,而非表面的客套。
希望这些名言能给您带来启发,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逊,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