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诗歌教案设计:《小树叶》
活动名称
诗歌欣赏与创编:《小树叶》

适用年龄
3-5岁中班/大班幼儿
活动领域
语言领域(核心)、艺术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
- 理解诗歌《小树叶》的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拟人化的手法。
- 认识并学习使用“飘飘”、“摇摇”、“沙沙”等生动形象的叠词。
- 知道秋天树叶会变黄、从树上落下来的自然现象。
-
技能目标:
- 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并尝试配合简单的肢体动作。
- 在教师引导下,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简单的仿编和创编。
-
情感目标:
-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 体验参与诗歌表演和创编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
- 教具:
- 多媒体课件(PPT):包含清晰的秋景图、飘落的树叶动画、诗歌全文及图片。
- 背景音乐:选择一段轻柔、舒缓的钢琴曲或大提琴曲(如《秋日的私语》)。
- 实物或仿真落叶若干(不同颜色、形状)。
- 树干背景板或一面墙,用于粘贴和展示。
- 学具:
- 每个幼儿1-2片落叶(用于操作和游戏)。
- 绘画工具:画纸、蜡笔、水彩笔。
- 创编材料:一些代表不同事物的小图片(如:小蝴蝶、小雪花、小雨滴等),或空白卡片和彩笔。
- 教具:
-
经验准备:
-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秋天树叶的变化,有过捡落叶、玩落叶的经验。
- 教师前期引导幼儿讨论过“秋天”的话题。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约5分钟)
- 律动热身: 播放轻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做“风吹树叶”的律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秋天来了,风轻轻一吹,小树叶会怎么样呀?”(幼儿回答:飘起来、摇起来)。
- 实物观察与谈话:
-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落叶,引导幼儿观察、触摸。“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手里的小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 引导幼儿说出树叶的形状、颜色,并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请你学一学,小树叶是怎样从树上飘下来的?”
- 教师小结并引出主题:“秋天的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要去旅行啦!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小树叶的诗歌,听听它的旅行故事。”
(二) 基本部分:欣赏、理解与表达诗歌 (约15-20分钟)
-
完整欣赏诗歌,初步感知:
- 播放PPT,展示秋天的美丽景色,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 教师用富有感情、轻柔的声音完整朗诵诗歌一遍。
-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小树叶都去哪里了?它做了什么事?”(引导幼儿说出关键信息:大树妈妈、飘下来、落下来、睡地上)。
-
分段理解诗歌,学习词句:
- 学习第一、二句:“大树妈妈,树枝摇,树叶宝宝飘飘摇摇。”
- PPT展示大树和树枝的图片,教师做“树枝摇”的动作。
- 重点学习“飘飘摇摇”:教师和幼儿一起拿起手中的树叶,边念边做“飘”和“摇”的动作,感受词语的动态美。
- 学习第三、四句:“风儿一吹,离开妈妈,飘呀飘呀,落呀落呀。”
- PPT展示树叶飘落的动画,教师模仿风的声音“呼——”。
- 重点感受“飘呀飘呀,落呀落呀”的节奏和意境,可以请幼儿分组,一组做“飘”的动作,一组做“落”的动作,体验诗歌的韵律。
- 学习第五、六句:“落到地上,沙沙沙沙,睡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
- 教师在地上撒一些落叶,请幼儿踩上去,听一听“沙沙”的声音。
- 提问:“小树叶落下来发出了什么声音?‘沙沙沙沙’是什么声音的词?”(学习叠词“沙沙”)。
- 引导幼儿理解“怀抱”的含义,教师张开双臂,做出拥抱的姿势,让幼儿感受温暖和安全。
- 学习第一、二句:“大树妈妈,树枝摇,树叶宝宝飘飘摇摇。”
-
多种形式朗诵诗歌,加深理解:
- 集体朗诵: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
- 分组朗诵: 将幼儿分成“大树组”、“风儿组”、“树叶组”,分别朗诵相应部分,增加趣味性。
- 个别朗诵: 鼓励几名大胆的幼儿上前,一边表演一边朗诵。
(三) 结束部分:拓展延伸,迁移创造 (约10分钟)
-
诗歌仿编与创编:
- 教师引导: “小树叶会飘呀飘,除了落到地上,它还会飘到哪里去呢?又会遇到谁呢?”
- 出示创编材料: 展示小蝴蝶、小蚂蚁、小雪花等图片。
- 示范创编: 教师先示范:“飘到花园里,和小蝴蝶说说话。”
- 幼儿创编: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飘到……,和/跟……”的句式进行创编,教师将幼儿的创编记录在白板上或卡片上,形成一首新的集体诗歌。
- 飘到花园里,和小蝴蝶说说话。
- 飘到小河边,跟小蚂蚁一起划船。
- 飘到小朋友的头上,当成一顶小帽子。
-
活动小结与分享:
-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和可爱的小树叶一起做游戏,还学会了这么美的诗歌,我们都是小小诗人!”
- 将幼儿创编的句子贴在主题墙上,供大家欣赏。
活动延伸
-
艺术区活动:
- 树叶粘贴画: 提供胶水和各种形状的树叶,让幼儿自由拼贴,创作一幅“树叶的旅行”画。
- 诗歌配画: 让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并朗诵出来。
-
表演区活动:
投放树叶头饰、树干背景板,鼓励幼儿自由组合,进行诗歌表演。
-
科学探索活动:
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叶,观察它们的叶脉、形状,进行比较和分类,制作“我的树叶标本”。
活动反思
- 目标达成度: 大部分幼儿是否能理解诗歌内容?是否能积极参与朗诵和创编活动?情感目标(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否得到激发?
- 过程有效性: 导入环节是否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分段讲解和动作表演是否帮助幼儿突破了难点?创编环节的难度是否适中,是否给予了幼儿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 材料适宜性: 准备的PPT、音乐、落叶等材料是否有效地辅助了教学?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
- 个体差异关注: 对于性格内向或语言能力稍弱的幼儿,是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机会?在创编环节,是否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支持(如提供图片、口头提示等)?
- 改进方向: 下次活动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绘制诗歌的插图,或者将创编的诗歌制作成一本小小的“诗歌集”,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作品意识。
附:诗歌《小树叶》
大树妈妈,树枝摇, 树叶宝宝飘飘摇摇。 风儿一吹,离开妈妈, 飘呀飘呀,落呀落呀。 落到地上,沙沙沙沙, 睡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