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结尾的核心作用
- 收束全篇,完成结构:就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诗歌的结尾需要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或收束,使诗歌结构完整,有始有终。
- 升华主题,点明主旨:结尾常常是诗人思想情感的集中爆发点,可以揭示诗歌的核心意蕴,将读者的理解引向一个新的高度。
- 营造余韵,引人深思:好的结尾不是把话说尽,而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它像钟声一样,在读者心中回荡,引发无尽的联想和回味。
-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有时,结尾故意中断,在最强烈的情感或最关键的时刻停下,反而能产生巨大的张力,让读者自己去填补空白。
诗歌结尾的常见技巧与范例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结尾技巧,并附上中外诗歌的例子以便理解。

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这种结尾方式直接、有力,将诗人最核心的情感或观点在最后明确地表达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范例1:李白《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说:在经历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和彷徨后,结尾两句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直接抒发了诗人坚信理想终将实现的豪情壮志,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
范例2: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说:全诗回顾了自己一生的坎坷和国家的危亡,结尾没有丝毫的悲伤和犹豫,而是以一句掷地有声的宣言,表明了为国捐躯、名垂青史的坚定决心,是“显志”的典范。
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将情感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让景物本身说话,情感不直接说出,但意境全出,显得含蓄隽永。
-
范例1:王维《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说:全诗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秋日山居图,结尾没有直接说“我太喜欢这里了”,而是借用《楚辞》中“王孙归来兮”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田园的无限眷恋和归隐之心。
-
范例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说:前面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一个萧瑟的秋景,结尾将“人”置于这个广阔的背景中,一个“断肠”写尽漂泊的愁苦,一个“天涯”道尽了距离的遥远,情景交融,意境全出。
以景结情,余味悠长
在情感表达达到高潮时,突然将笔触转向景物,用景物来延续和深化情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
范例1: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说:诗人一直目送朋友的船帆消失在天际,他没有写“我很悲伤”,而是写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江水不断,就像诗人的思念不绝,景中含情,情寓于景,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
范例2: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说:离别之际的悲伤是难以言表的,词人没有继续渲染悲伤,而是想象了未来酒醒之后的场景:杨柳岸边,晨风吹拂,残月高挂,这个凄清冷落的画面,将离愁别绪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孤独与凄凉。
设问作结,引人深思
用一个问题结尾,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读者去思考,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
范例1:杜甫《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说:这句诗本身是一个陈述,但它包含了一个巨大的设问:为什么像诸葛亮这样的英雄会“出师未捷”?为什么后世英雄会为他“泪满襟”?它引发了对历史、命运和个人功业的深刻思考。
-
范例2:陆游《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说:这句诗也是一个强烈的设问和期盼,诗人临终前最挂念的是什么?是国家的统一,他仿佛在问后人:“我等不到那一天了,你们一定要告诉我啊!”这个结尾充满了悲壮感和历史的沉重感。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在最关键的时刻突然中断,像电影的“定格”一样,将最强烈的情绪或最戏剧性的瞬间凝固下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
范例1: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说:这句诗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想象,但从全诗来看,它戛然而止,诗人没有再写下去,而是将这个美好的期盼定格在想象中,此刻的巴山夜雨,与未来西窗下的剪烛夜话形成鲜明对比,留白之处,皆是深情。
-
范例2:西方诗歌,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也许多许多年以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解说:诗歌在做出人生选择的瞬间就结束了,没有选择另一条路会怎样?未来是好是坏?诗人都没有说,这个结尾将选择的偶然性和人生的不可逆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如何写好诗歌的结尾?
- 情感要真挚:结尾是情感的最高潮,必须发自内心,不能空洞说教或无病呻吟。
- 要与前文呼应:结尾不能是凭空出现的,它应该是在前文铺垫、意象、情感基础上的自然升华或转折。
- 意象要精炼:结尾的意象往往是诗眼,必须是最能代表全诗主旨、最凝练、最有力量的一个或一组意象。
- 语言要克制:最好的结尾往往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把话说得太满,反而会失去韵味,给读者留一点想象和品味的空间,是高手所为。
- 多读多练:多读经典诗歌,仔细品味名家是如何处理结尾的,然后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诗歌情感和主题的结尾方式。
诗歌的结尾是一门艺术,它考验着诗人的洞察力、概括力和想象力,一个成功的结尾,能让一首好诗真正“活”起来,长久地停留在读者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