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2025年高考登快哉亭诗歌鉴赏答案最新预测是什么?

《登快哉亭》诗歌鉴赏

原文

《登快哉亭》 黄庭坚

2025年高考登快哉亭诗歌鉴赏答案最新预测是什么?-图1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黄庭坚时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快哉亭位于太和县东侧的赣江之畔,是当地著名的名胜。

当时,王安石变法失败,新党失势,旧党重新上台,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关系密切,虽然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他并不热衷于党派之争,而是更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学创作,在太和县任职期间,他勤于政事,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又时常感到政治环境的压抑和束缚,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在公务之余登临快哉亭,触景生情,即兴而作。


诗歌逐句解析

首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字面意思: 我放眼望去,千山万木的叶子都已凋落,使得天空显得格外高远辽阔;清澈的赣江如一条白练,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 意象分析:
    • “落木千山”:这是一个经典的秋景意象。“落木”即落叶,比“落叶”更具萧瑟感和动态美,它不仅是季节的标志,更带有一种繁华落尽、生命凋零的意味,千山万木,视野开阔,营造出一种苍茫、壮阔而又略带悲凉的意境。
    • “天远大”:在满山落叶的衬托下,天空显得格外高远、空旷,这既是写实景,也象征着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个人的渺小与宇宙的宏大形成对比。
    • “澄江一道”:“澄江”指清澈的江水,“一道”则将宽阔的江面描绘得如白练般清晰、流畅,富有线条美。
    • “月分明”:月光皎洁,江水清澈,二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明净、清冷的画面。“分明”二字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月色的清澈,也暗示了诗人此刻心境的澄澈、明朗。
  • 艺术手法:
    • 对仗工整:此联对仗极为精妙。“落木”对“澄江”(名词+名词),“千山”对“一道”(数量词+数量词),“天远大”对“月分明”(主谓结构),这种工整的对仗不仅形式上美观,内容上也将远景(山、天)与近景(江、月)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秋江晚眺图。
    • 视听结合:既有视觉上的“落木”、“千山”、“澄江”、“月”,也隐含了听觉上的寂静(“天远大”带来的空旷感)。
    • 炼字精准:“落”字写出动态,“澄”字写出水质,“分”字写出光亮,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锤炼,体现了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的创作理念。

尾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 字面意思:我这个“痴人”总算处理完了公家的公务,现在可以悠闲地倚靠在快哉亭的东西两侧,尽情欣赏这傍晚的晴空。
  • 意象与情感分析:
    • “痴儿”:诗人自称“痴儿”,这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反讽,这里的“痴”并非真痴,而是指自己专注于公务、不谙世故、不懂钻营的耿直性格,他勤于政事,希望能“了却公家事”,这体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但一个“痴”字,也流露出他对官场倾轧的厌倦和对个人自由的向往。
    • “了却公家事”:这五个字看似轻松,实则包含了诗人大量的辛劳和付出,它为后面的“倚晚晴”做了铺垫,正是因为处理完了公务,才获得了这份难得的闲暇和自由。
    • “快阁东西倚晚晴”
      • “快阁”:亭名“快哉”,诗人又称其为“快阁”,一语双关,既指这座亭子,也点明了诗人此刻“心旷神怡”、“畅快”的心情。
      • “东西倚”:诗人可以在亭子的任何一边随意倚靠,动作悠闲自在,毫无拘束,这体现了他从繁忙的公务中解脱出来的轻松感。
      • “晚晴”:傍晚的晴朗天气,它不仅是自然景象,更象征着诗人历经“公家事”的“阴霾”后,心情豁然开朗的“晴朗”状态,夕阳的余晖温暖而壮丽,给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和希望。

主旨思想与艺术特色

主旨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壮阔秋景和公务之余的闲适心情,表达了诗人以下几层思想情感:

  • 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人以开阔的胸襟拥抱自然,赞美了秋天高远、明净、壮美的景色。
  • 对官场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了却公家事”),又有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和对个人自由的渴望(自称“痴儿”)。
  • 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人在景物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和慰藉,面对壮丽的自然,个人的烦恼和得失显得微不足道,从而获得了一种暂时的超脱和心灵的宁静。
  • “快哉”的真谛:诗中的“快”并非指感官的快活,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畅快和解脱,这种“快”来自于对自然的感悟、对职责的履行以及对自由的珍视。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意境开阔: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事,景与情完美融合,壮阔的秋景为诗人的心境提供了宏大的背景,而诗人的超脱之情又为景物注入了灵魂,形成了雄浑、开阔、明朗的艺术境界。
  • 对仗精工,音韵和谐:首联的对仗堪称典范,对仗不仅工整,而且意象宏大,动静结合,读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
  • 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全诗语言看似平易,实则字字珠玑。“痴儿”、“了却”、“倚晚晴”等词语,用词精准,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 以景起兴,以情作结:诗歌从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色入手,引出对个人境遇的感慨,最终落脚于享受自由、心旷神怡的“快哉”之情,结构完整,层层递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