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语言凝练的艺术,是情感浓缩的精华,它如同一位亲切的启蒙老师,引领着孩子们叩响文学殿堂的大门,在幼儿园这个充满好奇与想象力的阶段,将诗歌融入日常教学,并非要培养小诗人,而是为他们播下一颗感受美、表达爱的种子,让我们一同探寻,如何为孩子们搭建这座通往诗意的彩虹桥。

溯源:诗歌从何处来?
为孩子挑选诗歌,首先要知其源头,明了其背景,方能传递最纯正的诗意。
-
古典诗词的芬芳: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文化瑰宝,为幼儿选择时,应侧重意象鲜明、语言浅白、韵律感强的作品,骆宾王的《咏鹅》,相传是他七岁时所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作品出自一位孩童之口,其观察视角与幼儿天然契合,诗中白、绿、红的色彩对比,以及“曲项”、“拨清波”的生动姿态,极易在幼儿脑海中形成画面,教学时,无需深究其创作背景的复杂性,只需引导孩子观察大白鹅的实物或图片,模仿其动作,便能直观感受诗歌描绘的场景。
-
现代童诗的灵动:现代儿童诗更贴近当代生活,语言自由,充满奇思妙想,诗人林焕彰的《小猫走路没有声音》:“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 小猫的鞋子是 / 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 / ……” 这首诗充满童趣,将小猫的肉垫比作妈妈做的软鞋,温暖而富有想象力,它没有复杂的背景,其核心就是儿童眼中的世界,教学时,可以鼓励孩子们思考,还有哪些事物是“没有声音”的,激发他们自己的观察与联想。
-
民间童谣的韵味:民间童谣口耳相传,朗朗上口,富含生活气息与游戏精神,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其作者已不可考,源于广泛的民间智慧,它节奏平稳,内容亲切,在吟唱中自然传递了亲情,这类作品非常适合在午睡前后、游戏环节中使用,让孩子们在韵律中感受语言的乐趣。
共情:与诗人对话
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关键在于帮助他们建立与诗人情感的初步联结,而非进行学术分析。
-
体会自然之爱: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天既喜爱又怜惜的细腻感受,在教学时,可以带领孩子们在春日里闭眼倾听鸟鸣,感受微风,观察落花,让他们知道,古代的诗人也和今天的他们一样,会为春天的到来而欣喜,为花朵的飘落而心生怜意,这种情感的共鸣,远比解释“创作背景”更为重要。
-
感受生活之趣:如诗人金波的《雨铃铛》:“沙沙响,沙沙响, / 春雨洒在房檐上。 / 房檐上,挂水珠, / 好像一串串小铃铛。”诗人用一颗童心,将寻常的雨景变得妙趣横生,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聆听雨声,观察雨滴落下时的形态,甚至用手去接一接雨水,让他们亲身验证诗人的比喻,感受发现生活中诗意的快乐。
融入:诗歌在幼儿园的日常
将诗歌教学机械化、任务化,会扼杀其美感,它应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
晨间韵律:利用入园、晨间活动时间,播放或带领幼儿吟诵节奏明快的童谣、五言绝句,如《悯农》(李绅),在朗朗书声中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天,这不仅能稳定情绪,也能在日复一日的浸润中培养语感。
-
主题活动:将诗歌与主题教学深度融合,在进行“春天”主题时,学习《春晓》、《咏柳》;在“我的家人”主题中,吟唱《摇啊摇》;在认识动物时,诵读《咏鹅》,让诗歌成为认知世界的一个优美视角。
-
过渡环节:在餐前、午睡后等过渡环节,可以用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作为信号,既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又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让等待变得诗意。
-
游戏与表演:这是诗歌教学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鼓励孩子们为诗歌配上动作,进行角色扮演,学习《咏鹅》时,可以模仿白鹅的姿态;学习《静夜思》时,可以表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动作,戏剧化的演绎能让抽象的诗歌内容变得可触可感。
引导:开启诗心的钥匙
教授诗歌,方法至关重要,生硬的背诵和解释是最大的敌人。
-
图画先行,营造意境: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出示一首新诗时,优先展示与之匹配的精美画面、视频或实物,让画面成为理解诗歌的第一座桥梁,在欣赏《咏柳》前,先观察柳树飘逸的形态和嫩绿的芽苞。
-
吟诵为主,感受韵律:诗歌的生命在于吟诵,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可以采用集体跟读、分组赛读、个人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变化语调与节奏,增加趣味性。
-
巧妙设问,激发想象:提问是启发思考的关键。“读了这首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走路?”这类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旨在鼓励幼儿调动个人经验,展开想象翅膀。
-
鼓励创编,自由表达:在积累一定基础后,可以尝试简单的仿编与创编,从替换一个词、一个短语开始,学完《雨铃铛》,可以问:“除了像铃铛,春雨还像什么呢?”孩子们可能会说“像细线”、“像糖丝”,每一次稚嫩的创编,都是一次珍贵的创造性表达。
将诗歌引入幼儿园,其终极目标并非知识的积累,而是审美能力的奠基与心灵土壤的滋养,我们播下的这颗种子,或许不会立刻开花结果,但它会在孩子生命的深处,埋下对母语的热爱,对世界的敏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永恒向往,当未来的某一天,他们面对夕阳、春花或秋叶,心中能自然涌现出某种熟悉而美好的情愫时,我们便会知道,早年那些诗意的晨昏,已然在他们的人生中发挥了奇妙的作用,这份文化的薪火与情感的底色,将是馈赠给他们最宝贵的礼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