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黄滔诗歌新作如何?现代读者共鸣何在?

这首诗是唐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它一改传统送别诗或悲戚、或豪迈的常见风格,以一种冷静、克制而又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并蕴含了对友人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忧虑,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黄滔诗歌新作如何?现代读者共鸣何在?-图1


《别友人》

作者:黄滔(唐)

匹马向何处,萧萧离恨生。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夜吟商意,君闻歌罢难。 明朝即相背,两地各凭栏。


逐句赏析

首联:匹马向何处,萧萧离恨生。

  • 匹马向何处:开篇即景,也是即事,诗人没有直接写友人,而是聚焦于友人即将远行的坐骑——“匹马”,一个“匹”字,点明了友人是孑然一身,形单影只,更添孤独之感。“向何处”则是一个充满未知与迷茫的问句,既是诗人对友人前途的叩问,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担忧。
  • 萧萧离恨生:紧接着,诗人将笔锋转向内心。“萧萧”二字,既是马鸣之声,也是秋风之声,更是离愁别恨在心中滋生的声音,这一声“萧萧”,将外在的景物(马鸣、风声)与内在的情感(离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奠定了全诗凄凉、萧瑟的基调。

小结:首联以动写静,以景起情,寥寥十字,便勾勒出一幅友人孤身远行、离愁满怀的画面,引人入胜。

颔联: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 此联被誉为“神来之笔”,是全诗最富盛名的部分,也是理解全诗意境的关键。
  • 意象宏大,境界开阔:“渭水”是长安附近的重要河流,“长安”是当时的首都,这两个意象一出,诗歌的格局瞬间被拉开,它描写的不再仅仅是眼前的一草一木,而是整个都城深秋的萧瑟景象。
  • 以景衬情,象征深远
    • 秋风生渭水:秋风从渭水边生起,吹遍大地,象征着离别的愁绪如同秋风一般,无处不在,无法阻挡。
    • 落叶满长安:落叶是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意象,象征着衰败、飘零和时光的流逝,满城的落叶,既是景,更是情——它象征着友人和诗人各自的前路充满了未知与坎坷,也象征着繁华的都城即将因友人的离去而变得冷清,友人如落叶,被命运之风吹向四方;诗人自己,也将在落叶满地的长安城,独自凭栏。
  • 时空感:这一联营造了强烈的时空感,从眼前的渭水,到整个长安城,空间上无限延展。“秋风”和“落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秋天)和人生的无常。

小结:颔联是千古名句,它将个人的离愁别恨,融入到一个宏大的时空背景之中,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也更加厚重,它没有直接说“我很难过”,但整个长安城的萧瑟,就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颈联:此夜吟商意,君闻歌罢难。

  • 此夜吟商意:“此夜”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就在今夜。“吟商”是一个典故。“商”是中国古代五音(宫、商、角、徵、zhǐ、羽)之一,对应着秋天的气息,也常常与悲凉、哀怨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吟商”即吟唱着悲凉的歌曲,这句是说,今夜,我为你吟唱着这首充满悲秋之意的歌。
  • 君闻歌罢难:“君”指友人。“难”字在这里有多重含义:一是指“难过”,二是指“艰难”,三是指“困难”,即难以承受,这句是说,你听了这首悲歌之后,心情该是多么的沉重和难过啊!
  • 视角转换:这一联巧妙地转换了视角,从诗人自己的感受(“离恨生”)转到对友人感受的揣摩(“君闻歌罢难”),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也使得离别的情感在两人之间产生了共鸣。

小结:颈联由景入情,通过一个“吟商”的典故,将离别的愁绪具体化、音乐化,并通过想象友人的反应,深化了这份情感的深度。

尾联:明朝即相背,两地各凭栏。

  • 明朝即相背:“明朝”即明天。“相背”即背道而驰,这一句是冷静的陈述,也是残酷的现实,明天,我们就要分别,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冷静的陈述,比任何悲切的呼喊都更具力量,因为它道出了别离的无可挽回。
  • 两地各凭栏:“凭栏”是一个经典的意象,代表着思念、孤独和期盼,诗人想象着,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和友人将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各自倚靠着栏杆,遥望远方,思念着对方,这是一种“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意境,充满了画面感和宿命感。
  • 情感升华:这一联将离别的瞬间,延伸到了未来的漫长时光,它告诉我们,这次离别不是结束,而是一种新的、更为绵长的思念的开始,空间上的阻隔(两地),和心灵上的相通(各凭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余味无穷。

小结:尾联以冷静的笔触收束全诗,将离别的瞬间定格为未来永恒的思念场景,情感深沉而悠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体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全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从开头的“萧萧”马鸣,到中间的“秋风渭水”、“落叶长安”,再到结尾的“各凭栏”,每一处景物都浸染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使得诗歌的意境开阔而深远。

  2. 用词典雅,含蓄蕴藉:诗歌语言凝练,用词考究。“萧萧”、“吟商”、“相背”、“凭栏”等词语,都极富表现力,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我爱你”、“我舍不得”,而是通过意象和典故,将情感层层递进,含蓄而又深沉,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

  3. 结构严谨,层层递进:诗歌的结构非常清晰,首联点题,写离别之景与情;颔联宕开一笔,以宏大之景衬离别之情;颈联深入内心,写二人情感的共鸣;尾联展望未来,写别后的思念,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情感层层加深,最后达到高潮。

黄滔的《别友人》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送别诗,它没有停留在个人悲伤的浅层抒发上,而是将个人的离愁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通过对“秋风”、“落叶”等典型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苍凉的意境,诗歌语言凝练含蓄,情感表达克制而又浓烈,尤其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已成为描绘秋日离别的千古绝唱,读罢此诗,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萧瑟的秋夜,一位诗人在长安城头,目送着友人骑马远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离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