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2025高考诗歌复习,今年考点会变吗?

第一阶段:回归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约占总时间的 30%)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地毯式”复习,确保没有知识盲区。

2025高考诗歌复习,今年考点会变吗?-图1

熟悉教材,吃透课本

高考诗歌的“根”在教材,务必重新回顾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所有古诗词。

  • 做什么:
    • 背诵默写: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分,必须做到“零失误”,不仅要会背,还要会写,特别是易错字、通假字。
    • 理解注释: 课下注释的作者、背景、典故、关键字词,是理解诗歌的钥匙,不仅要看懂,还要记住。
    • 分析课后习题: 课本的习题往往围绕核心考点设计,是很好的入门练习。

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网,形成自己的“知识库”。

  • A. 诗歌体裁分类:

    • 诗: 古体诗(歌行体、乐府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 词: 小令、中调、长调;词牌名与内容的关系
    • 曲: 散曲、套曲
  • B. 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秋水
    • 思乡类: 月、雁、双鲤、莼羹鲈脍、捣衣
    •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子规)、斜阳、西风
    • 高洁品格类: 梅、兰、竹、菊、松、蝉
    • 爱情类: 莲(怜)、红豆、连理枝、比目鱼
    • 战争类: 折柳、烽火、金戈、铁马、塞上长城
  • C. 常见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用典、双关、互文。
    • 表达方式:
      • 描写: 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点/面、白描、细节描写。
      • 抒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 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首尾呼应、铺垫、伏笔、层层递进、抑扬结合。
  • D. 常见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愤、山河沦丧的痛苦。
    •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
    • 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强化解题技巧 (约占总时间的 40%)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精准打击”,针对高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掌握答题“套路”。

题型分类与解题模板

A. 选择题 (通常是2道)

  • 题型1: 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的理解。

    • 技巧:
      1. 读选项: 先看选项,带着问题去读诗。
      2. 找对应: 在诗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词句。
      3. 辨差异: 仔细比对选项和原诗,注意程度、范围、情感色彩上的细微差别(如“都是”vs“有些”,“直接”vs“间接”)。
      4. 排除法: 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强加因果”等标准排除错误选项。
  • 题型2: 考查对诗歌语言、炼字、手法的赏析。

    • 技巧:
      1. 回归原句: 看选项赏析的是哪个字、哪句诗。
      2. 分析手法: 这个字/句用了什么手法(修辞、表现手法)?
      3. 阐释效果: 这个手法好在哪里?(如:化静为动,使画面更生动;拟人,使情感更含蓄等)。
      4. 概括情感: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B. 简答题/主观题 (通常是1道)

  • 核心: 观点明确 + 理论阐释 + 结合文本 + 分析总结。

  • 常见问法及答题模板:

    • 问:“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模板: 这首诗通过描写……(概括内容),表达了诗人……(情感1)、……(情感2)等思想感情。(分点作答更清晰)
      • 示例: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壮阔而又荒凉的风光,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以及思念家乡的孤独与悲凉。
    • 问:“请赏析某联/某句的妙处/艺术手法。”

      • 模板: 这句诗运用了……(手法1)、……(手法2)。……(阐释手法如何运用,如:……是比喻,将……比作……)。……(分析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象/特征,渲染了……氛围,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 示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运用了白描和对偶的手法,诗人以简练的笔墨,粗线条地勾勒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种景物,画面开阔,意境雄浑,雄浑地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 问:“某字/词是诗眼,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 模板: 这个字/词是……(词性),它在诗中意思是……(本义),它妙在……(手法,如:炼字、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等),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景象/状态),渲染了……(氛围),表达了诗人……(情感),起到了……(作用,如: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 示例: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炼字的典范,它本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动态过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抒发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喜爱和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
    • 问:“请结合全诗分析某意象的作用。”

      • 模板: 诗中的“XX”意象,是……(意象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描写它,……(作用1:渲染了……氛围);……(作用2:烘托了诗人……的情感);……(作用3: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作用4:结构上,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 示例: 诗中的“柳”意象,是古代送别的象征,作者通过描写“杨柳”,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氛围,烘托了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第三阶段:综合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约占总时间的 20%)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模拟实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套题,查漏补缺,优化时间分配。

  • 做什么:
    1. 定时训练: 每周至少完成2-3套高考真题或高质量的模拟题,严格按照高考时间(约10-15分钟)。
    2. 精做而非泛做: 做完一套题后,花双倍时间去分析。
      • 对答案: 看自己错了哪些,为什么错(是知识没掌握,还是审题不清,还是表达不准)。
      • 看解析: 学习参考答案的答题思路和语言组织方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