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千年海棠诗篇,今人如何读懂它的春深?

描写海棠花的诗歌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寄托,海棠不仅因其娇艳美丽而备受文人墨客喜爱,更因其“花中神仙”、“花中贵妃”的美誉,以及与美人、愁绪、春光等紧密相连的象征意义,成为古典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千年海棠诗篇,今人如何读懂它的春深?-图1

下面我将为您梳理和赏析几首最具代表性的海棠诗,并从不同角度解读海棠花在诗歌中的意蕴。


最富盛名:苏轼《海棠》

这首诗是咏海棠的千古绝唱,几乎无人不晓。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表面上是咏叹海棠,实则抒发自己身处逆境却依然热爱生活、珍视美好的旷达情怀。

  • 前两句写景: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 东风:春风。
    • 袅袅:形容微风轻拂的样子。
    • 崇光:指海棠花本身散发的、高贵而朦胧的光华。
    • 香雾空蒙:海棠的香气如雾气般弥漫,月色朦胧,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静谧美好的氛围。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夜海棠图:在微风中,海棠花沐浴着自身高贵的光华,在朦胧的月色与飘渺的香气中,随月影在回廊间静静流转,美得超凡脱俗。
  • 后两句抒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花睡去:这里用了一个拟人化的典故,据《明皇杂录》记载,唐明皇曾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未睡足”,苏轼化用此典,将海棠比作美人(红妆)。
    • 故烧高烛:所以点燃高大的蜡烛。
    • 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担心夜深了,花儿也会像美人一样睡去,于是特意点燃蜡烛,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欣赏、为了陪伴、为了挽留这稍纵即逝的美,这种“痴情”的行为,将诗人对海棠、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与珍视表现得淋漓尽致。

【核心意象】 红妆、美人:苏轼笔下的海棠,是一位高贵而娇艳的佳人,需要精心呵护和欣赏,这种“惜花”之情,升华为一种对生命和美的哲学思考。


含蓄深沉:李清照《如梦令》

这首词写的是雨后海棠,情感更为细腻、内敛,充满了闺阁女子的伤春愁绪。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赏析】

这首词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词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内心世界。

  • 背景与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昨晚风雨交加,词人借酒消愁,睡得并不安稳,宿醉未消,这为她的愁绪和敏感埋下伏笔。
  • 对话与发现: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她关心窗外的海棠,便询问侍女,侍女粗心大意,只答“和以前一样”,这个“依旧”的回答,与词人内心的预感形成了强烈反差。
  • 点睛之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全词最经典、最传神之处。
    • 绿肥:指经过雨水的滋润,绿叶更加繁茂、肥大。
    • 红瘦:指娇艳的海棠花瓣在风雨的摧残下,变得稀疏、凋零。
    • 词人用“肥”和“瘦”这两个极具生命感的词语,将绿叶与花瓣的形态变化写得生动形象,充满了动态美,这不仅是写景,更是写情——她从中感受到了春光易逝、青春难驻的感伤。

【核心意象】 绿肥红瘦:这个意象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成为描绘“美好事物在时光或外力下消逝”的经典符号,充满了哲理性的哀愁。


清新自然:郑谷《海棠》

这首诗从另一个角度描绘海棠,写出了它不与百花争春的淡雅风姿。

《海棠》 唐·郑谷

恐耐春风总属君,一时携手画图新。 当时只道太寻常,如今看得最撩人。

【诗歌赏析】

  • 前两句写其品性: “恐耐春风总属君,一时携手画图新。”

    海棠不像桃花、杏花那样在早春争奇斗艳,它仿佛很有“耐心”,静静地等待着春风的青睐,当百花渐次凋零,它才与春风携手,为世界带来一幅全新的、清丽的画卷,这写出了海棠的沉静与高雅。

  • 后两句写其珍贵: “当时只道太寻常,如今看得最撩人。”

    这是一种回味,当初海棠盛开时,人们或许觉得它很普通,司空见惯,但如今回味起来,或是在其他花都已落尽的时节,才愈发觉得它的美丽最是动人,最能“撩动”人心,这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美,更凸显了其独特的魅力。

【核心意象】 淡雅、沉静:郑谷的海棠是一位不事张扬、内敛而有风骨的雅士,它的美需要静心品味,方能体会其真谛。


哀婉悲情: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虽然这是一首词,但其名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开篇,就是以海棠(春色)为背景,写尽了爱情悲剧。

《钗头凤·世情薄》 宋·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诗歌赏析】

这首词是唐婉在被迫与前夫陆游离婚后,看到满城春色,触景生情而作。

  • “雨送黄昏花易落”:这里的“花”不仅指自然界的落花,更暗喻了自己如落花般飘零无依的命运和被摧残的爱情,海棠花开正盛,却也最容易在风雨中凋零,这与唐婉自身的悲剧命运形成了完美的隐喻。
  • 春景与哀情:词的开头虽未直接写海棠,但“满城春色”必然包含着盛放的海棠,这明媚的春光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与哀怨,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悲。

【核心意象】 落花、风雨:海棠在此意象中,成为了美好事物被无情摧残的象征,充满了悲剧色彩和宿命感。


海棠花在诗歌中的多重意蕴

通过以上几首诗歌,我们可以总结出海棠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几种核心意象:

  1. 美人红妆:以花喻人,将海棠比作杨贵妃般的绝代佳人,象征着高贵、娇艳与美丽,代表诗人:苏轼
  2. 伤春愁绪:海棠花期在晚春,常与“绿肥红瘦”的意象结合,象征着春光易逝、青春难驻,充满了闺阁女子的感伤与无奈,代表诗人:李清照
  3. 淡雅风骨:海棠不与百花争春,独自在暮春绽放,象征着一种沉静、内敛、不事张扬的君子品格或淡雅之美,代表诗人:郑谷
  4. 命运悲歌:海棠花娇嫩,易受风雨摧残,因此也常被用来比喻美好事物或爱情的脆弱与不幸,寄托了深沉的哀婉之情,代表诗人:唐婉

海棠花,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风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诗歌的百花园中,绽放出永不凋谢的芬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