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志当的名言至今还有现实意义吗?

核心名言

志当存高远。

志当的名言至今还有现实意义吗?-图1

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诫外书》,是写给他的外甥庞涣的。


详细解读

这句名言虽然只有短短五个字,但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出处与背景

  • 作者: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发明家。
  • 原文:出自《诸葛亮集·诫外书》,原文是:“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 背景:这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一封家书,旨在教导他如何修身立志,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字面意思

  • :志向,抱负,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 :应当,必须。
  • :心怀,持有。
  • 高远:高远,崇高而远大。

连起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志向,应当树立得崇高而远大。

深层含义与哲理

这句名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议,它包含了一套完整的人生哲学:

  • 志向是人生的“定盘星”:志向是人生的方向和动力,一个高远的志向,就像黑夜里的北极星,能指引人前进的道路,不迷失方向,它决定了你人生的格局和最终能达到的高度。
  • 高远志向的激励作用:崇高的目标能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屈的毅力,为了“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可以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
  • 格局决定结局:“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这句话与“志当存高远”异曲同工,如果你只追求一个中等的目标,最终可能只能达到下等的水平,从一开始就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也能取得不俗的成就。
  • “高”与“远”的结合
    • :指的是志向的品格要高尚,要超越个人私利,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指的是志向的时间跨度要长远,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规划。

相关或类似的名言

为了更好地理解“志当存高远”,可以看看其他表达类似思想的名言:

  •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 解读: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也无法充分发挥,强调了意志力是实现志向的基础。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 解读:处境越是困窘,意志应当越是坚定,不能放弃远大的志向,这体现了在逆境中对高远志向的坚守。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 解读: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那众山都会显得渺小,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实现高远志向后的壮阔胸怀,是“志当存高远”的绝佳诗意表达。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 解读:自古以来能成就伟大事业的人,不仅有超出常人的才华,也必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这指出了实现高远志向所需的两种品质:才华与毅力。

“志当存高远” 是一句极具分量的人生格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年轻时就应该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这个理想不仅是人生的灯塔,更是克服困难、不断前行的精神源泉,它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敢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