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人格名言过时了吗?现代心理学还认吗?

这里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格的名言警句,涵盖了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人格名言过时了吗?现代心理学还认吗?-图1

这些名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人格的基石与内在力量

这类名言强调人格的内在核心、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

  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出处:《论语·述而》
    • 解读:品德高尚的人心胸开阔,神定气安;而品行卑劣的人则经常局促忧愁,患得患失,这是对君子人格最经典的描述之一。
  2.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出处:《论语·为政》
    • 解读: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规范他们,他们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走上正途,强调了道德教化对于塑造人格的根本作用。
  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 解读:在富贵时,不迷乱;在贫贱时,不改变志向;在威武面前,不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人格,这是一种坚不可摧的道德力量。
  4. “品格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但智慧永远无法弥补品格的缺陷。”

    • 出处:通常被认为是美国作家和演说家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的观点。
    • 解读: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人格(品格)在个人成就中的基础性地位,一个人的智慧可能让他走得很快,但只有高尚的品格才能让他走得更远。

人格与修养、言行

这类名言强调人格需要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日常的言行来体现和完善。

  1.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出处:《论语·学而》
    • 解读: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实践了?这是儒家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的具体方法。
  2.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 解读:通过宁静来修养身心,通过节俭来培养品德,指出了宁静和节俭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
  3.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 出处:中国古语
    • 解读:一个人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项事业没有信用就无法兴旺发达,一个国家没有信用就会衰败,信用是人格的基石。
  4. “你要批评别人时,要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你要赞美别人时,无须顾虑自己是否毫无瑕疵。”

    • 出处:通常被认为是孔子 的思想,或源于儒家精神。
    • 解读:这句话体现了人格中的谦逊和宽厚,一个有修养的人,懂得自我反省,并能真诚地欣赏他人。

人格的体现与价值

这类名言说明人格如何在外部世界显现,以及其巨大的内在价值。

  1.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 出处: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
    • 解读:谎言会侵蚀人格的根基,一个不诚实的人,其生命之花必然是黯淡无光的。
  2.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出处:德国思想家保罗·蒂利希
    • 解读:真正的谦逊和自我认知,是伟大人格的核心标志,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3.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 出处:通常被认为是威廉·詹姆斯 的名言。
    •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人格形成的因果链条,我们日常的每一个微小行为,最终会汇聚成我们的性格,并决定我们的命运。
  4. “在所有品格中,仁爱是最高尚的。”

    • 出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 解读:指出了仁爱(或博爱)是人格金字塔的顶端,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境界的最高标准。

西方哲思中的名言

  1. “那不能杀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 出处:尼采
    • 解读:虽然常被误解,但其深层含义是:苦难和逆境是锤炼人格、锻造坚韧意志的熔炉。
  2. “认识你自己。”

    • 出处: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箴言,苏格拉底将其奉为哲学的核心。
    • 解读:这是人格修养的起点,不了解自己,就谈不上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3. “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成为他自己。”

    • 出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
    • 解读:人格的最高境界不是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而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活出真实的自我。

希望这些名言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人格”这一永恒而深刻的主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