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立冬诗歌今何在?古今诗人如何写冬日?

这些诗歌的风格和情感各不相同,有的描绘了立冬时节的萧瑟景象,有的记录了人们迎接冬日的习俗,有的则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立冬诗歌今何在?古今诗人如何写冬日?-图1

以下为您精选几首与立冬相关的经典诗歌,并附上解读和赏析。


经典七言绝句:描绘节气转换

《立冬》

[唐]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立冬》组诗中的一首,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在立冬日闲适自得的生活画卷。

  • 前两句(叙事):“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天气寒冷,毛笔的墨汁都快冻住了,提不起笔来写新诗;只好守着温暖的火炉,时不时地温一壶美酒,这两句直接点明了“立冬”的“寒”字,以及诗人应对寒冷的方式——懒于诗事,专注于取暖饮酒。

  • 后两句(写景与想象):“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酒至微醺,醉眼朦胧地看向书案,只见砚台里未干的墨汁在皎洁的月光下泛着光,那墨花的颜色洁白,恍惚间竟以为是自己村前已经下满了雪,这里的“墨花”是实景,而“雪满前村”则是诗人的错觉和想象,将眼前的景象瞬间升华,营造出一种空灵、梦幻的意境,巧妙地呼应了“立冬”的“冬”字(雪是冬的使者)。

这首诗语言平实,意境却十分优美,将冬日的寒冷与室内的温暖、现实的景象与诗人的浪漫想象完美结合,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艺术魅力。


宋代咏物诗:记录生活习俗

《立冬》

[宋] 陆游

乍暖还寒初冬候, 寒风凛冽木叶凋。 黄花独带露,红叶舞风飘。 天气乍凉人易病, 光阴已暮鬓先凋。 一杯浊酒聊自慰, 又见新醅熟,邻里相招。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更像是一幅宋代立冬的民俗风情画,记录了节气的特征、人们的感受和邻里间的互动。

  • 前四句(写景):生动描绘了立冬时节的景象,天气忽冷忽热,寒风让树叶凋零,只有菊花(黄花)在寒露中傲然绽放,枫叶(红叶)在风中飞舞,色彩对比鲜明,既有萧瑟,也有生机。

  • 中两句(抒情):由景入情,点出人到中年容易在季节变换时生病,而时光飞逝,鬓角也已斑白,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些许的无奈。

  • 后四句(叙事与慰藉):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慰藉是“一杯浊酒”,更值得一提的是“又见新醅熟,邻里相招”,新酿的酒刚刚熟成,邻里之间便互相邀请,一同品尝,这体现了宋代人淳朴的邻里关系和冬日里的人情温暖,给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首诗从自然景象写到个人感受,再写到社会生活,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现代诗歌:表达哲思与温情

《立冬》

作者:佚名

秋天最后的落叶, 在风中跳完了最后一支舞。 轻轻,轻轻, 落向大地温热的胸膛。

阳光变得稀薄, 像一层薄纱, 温柔地覆盖着万物。 世界开始变得安静, 仿佛在酝酿一个长长的梦。

窗外的世界, 是寂静的黑白画。 而窗内的你, 呵出的白气, 是我心中,整个冬天最温暖的诗。

【赏析】 这首现代诗没有古典诗歌的格律束缚,用更自由、更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立冬的意境和情感。

  • 第一节(季节的交替):将秋天的离去比作“落叶”跳完“最后一支舞”,充满了诗意和仪式感,落叶“落向大地温热的胸膛”,则赋予了大地生命和温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二节(冬日的氛围):阳光从“热烈”变为“稀薄”,如“薄纱”般“温柔”,描绘了冬日阳光的特点,世界变得“安静”,开始“酝酿一个长长的梦”,这是对冬天沉寂、内敛、孕育生机的哲思。

  • 第三节(情感的归宿):视角从室外转向室内,窗外是“寂静的黑白画”,冷色调;而窗内,因为有“你”的存在,呼出的白气都化作了“整个冬天最温暖的诗”,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冷暖对比,突出了亲情、爱情等内在情感在冬日里的珍贵与温暖。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从宏观的自然景象聚焦到微观的个人情感,表达了即使在寒冷的冬日,内心依然可以充满温暖与诗意的主题。


立冬的诗歌,风格多样,情感丰富,它们或如李白般,在闲适与浪漫中感受季节的转换;或如陆游般,在记录习俗与生活时,抒发时光流逝的感慨;或如现代诗般,在静谧的意境中,探寻内心的温暖。

这些诗歌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关于“冬”的美丽画卷,让我们在品读中,既能感受到节气的更迭,也能体会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永恒的情感与哲思。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