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基础填空题
考察对诗歌名句的背诵和记忆。 1:**

__,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答案:
大漠孤烟直 2:** 海内存知己,__。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
天涯若比邻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__。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答案:
低头思故乡 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__。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答案:
恨别鸟惊心 5:** 春蚕到死丝方尽,__。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答案:
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二部分:选择题
考察对诗歌内容、意象、主旨的理解。 1:**
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答案:
B. 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 解析: “烽火连三月”点明了战事频繁、持续时间之久,“家书抵万金”则形象地说明了在战乱中,一封报平安的家信珍贵得可以抵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极度思念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2:**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最核心的送别之情是? A. 劝朋友尽情饮酒,一醉方休 B. 担心朋友前路艰险,自己却无法陪伴 C. 对即将分别的不舍和对朋友未来孤独的担忧 D. 鼓励朋友勇敢前行,建功立业
答案:
C. 对即将分别的不舍和对朋友未来孤独的担忧 解析: 这句诗表面上是劝酒,实际上是千言万语的凝结。“无故人”三字道出了阳关之外,人烟稀少,再难有知心好友相伴的孤独,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A. 消极避世,归隐田园 B. 苦闷彷徨,一蹶不振 C. 坚定乐观,对理想执着追求 D. 愤世嫉俗,批判现实
答案:
C. 坚定乐观,对理想执着追求 解析: 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尽管前文写了自己仕途失意、行路艰难的苦闷,但诗人并未消沉,他相信总有一天能乘着长风,冲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迈奔放、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三部分:简答题与赏析题
要求对诗歌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 1:**
请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要点:
这首元曲被誉为“秋思之祖”,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意象的巧妙组合与烘托: 全曲前三句由九个名词性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并列构成,没有使用任何动词或连接词,这种“蒙太奇”式的写法,将一系列萧瑟、凄凉的秋景并列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悲凉氛围,为“断肠人”的出现做了充分的铺垫。
以乐景写哀情: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温馨、宁静、安适的田园生活景象,但这幅“乐景”在整体悲凉的秋景背景下,反而更加凸显了游子的孤独与凄苦,因为眼前的美好家园不属于自己,他只能“断肠”在天涯。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夕阳西下,既是自然景象,也象征着游子人生的暮年和希望的渺茫。“断肠人”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极度悲痛,而“天涯”则点明了其漂泊无依的处境,景中含情,情中有景,将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描绘得淋漓尽致,意境苍凉深远,感人至深。 2:** 杜甫在《登高》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答案要点:
这两句诗是杜甫晚年处境和心境的高度浓缩,蕴含了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情感:
漂泊之悲(万里悲秋常作客):
- “万里”:空间上的遥远,写出了诗人离故乡万里,客居他乡的漂泊感。
- “悲秋”: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诗人看到萧瑟的秋景,联想到自己年老多病、壮志未酬的处境,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 “常作客”:时间上的长久,说明诗人这种漂泊他乡的生活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常年如此,充满了无奈与辛酸。
孤独之苦(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百年”:指一生,暗示了诗人年老体衰,生命进入暮年。
- “多病”:直接点明身体状况极差,疾病缠身。
- “独登台”:一个“独”字,写尽了诗人的孤独无依,在重阳节本应登高望远、与亲朋共饮的时刻,诗人却独自一人,倍增凄凉。
这两句诗将空间(万里)、时间(百年、常)、景物(秋)、身体状况(多病)和情感(悲、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对个人身世的悲叹,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沉郁顿挫,极富概括力和感染力,展现了“诗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博大深沉的家国情怀。
第四部分:知识拓展题
考察对诗歌作者、背景、流派等知识的了解。 1:**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请简述他们诗歌风格的主要区别。
答案要点: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有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风格基调:
- 李白(诗仙): 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歌想象奇特,气势磅礴,语言清新自然,如天马行空,不受格律的束缚。
- 杜甫(诗圣): 风格沉郁顿挫,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他的诗歌内容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情感表达曲折跌宕,对仗工整,格律严谨。
- 李白: 偏好描写个人理想、山水自然、神仙世界,他的诗多是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
- 杜甫: 专注于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国家兴衰,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深刻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表现手法:
- 李白: 善于运用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创造出雄奇壮丽的意境,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杜甫: 善于运用白描、对比、细节刻画等手法,通过精准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极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