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徐悲鸿名言名句,百年后仍给当代人哪些启示?

关于艺术与绘画的核心思想

这类名言最能代表徐悲鸿的艺术观,是他融合中西、革新中国画的理论基石。

徐悲鸿名言名句,百年后仍给当代人哪些启示?-图1

  1.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 解读:这是徐悲鸿最核心的艺术主张,被称为“改良中国画”的纲领,他主张对传统艺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也要勇于革新;要积极吸收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和科学方法,将其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实现“中西合璧”。
  2. “素描是绘画表现唯一之法门。”

    • 解读:他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强调通过精准的素描训练来培养画家对物象的观察力、表现力和结构把握能力,这是他将西方学院派教学体系引入中国的重要体现。
  3. “美术工作者必须注意时代精神。”

    • 解读:他强调艺术创作要反映时代,要为时代和人民服务,艺术不应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具有社会责任感。
  4. “艺术家应与政治保持距离,但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 解读: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他对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看法,他反对艺术沦为纯粹的政治宣传工具,但认为艺术家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必须关心人民的疾苦,用作品表达人民的心声。

关于人才与教育

作为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对人才的培养有独到的见解。

  1.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 解读:这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告诫学生和后人,在艺术道路上要虚心学习,戒骄戒躁;但同时,在人格和艺术追求上必须坚守原则,保持独立的精神和尊严,绝不随波逐流。
  2. “学艺之道,先品而后艺。”

    • 解读: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其艺术成就的根基,一个没有高尚品格的艺术家,其作品也难以达到真正的艺术高度,他强调“德艺双馨”。
  3.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 解读:他鼓励艺术创新,认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搞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求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艺术的枯萎和死亡。

关于人生与奋斗

这些名言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为理想奋斗不息的品格。

  1. “一个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 解读:这句话再次出现,足以证明它在他心中的分量,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要求,更是对所有人的期许,它激励人们在任何困境下都要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
  2. “我愿吾人勿崇拜天才,要崇拜奋斗。”

    • 解读:他认为,天资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勤奋和不懈的奋斗才是成功的关键,他反对天才论,提倡脚踏实地的努力精神。
  3. “宁方勿圆,宁拙勿巧,宁脏勿净。”

    • 解读:这是他在绘画和做人上的三原则。“宁方勿圆”指造型要方正有力,避免油滑;“宁拙勿巧”指风格要质朴真诚,避免取巧;“宁脏勿净”指笔触可以奔放不羁,避免过分修饰,这体现了他追求雄浑、质朴、大气的艺术风格和人格力量。

关于爱国与民族精神

徐悲鸿的画作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他的名言也时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1.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 解读:在国家危难之际,这句话更具有民族气节的意义,它告诫国人,面对强敌可以谦逊,但民族的精神和尊严绝不能有丝毫的妥协。
  2. “我的艺术,为祖国而作。”

    • 解读: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他艺术创作的终极目的,无论是《愚公移山》还是《奔马图》,都是为了激发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抗争意志。

徐悲鸿的名言名句,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道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是最具代表性的两句,前者是他的人格写照,后者是他的艺术宣言,这些话语至今仍对艺术家、教育工作者以及每一个追求人生价值的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