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担心,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你完全可以攻克这个难关,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份超详细的中考诗歌赏析全攻略,从考点、题型到答题技巧,一应俱全。

第一部分:中考诗歌赏析考什么?(核心考点)
中考诗歌赏析,主要考察你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
理解能力:
- 理解词语含义:特别是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关键意象的特定含义。
- 理解诗句内容:能准确翻译诗句,明白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 理解诗歌主旨:把握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或揭示的人生哲理。
-
分析能力:
- 分析形象: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这个形象有什么特点?
- 分析语言:品味关键词语的妙处(炼字、炼句),分析语言风格(豪放、婉约、清新、沉郁等)。
- 分析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这是重点和难点,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 分析结构/构思:分析诗歌的层次、线索、照应、铺垫等。
-
鉴赏与评价能力:
- 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形式、情感等方面综合评价诗歌的优劣。
-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诗歌内容,对作者的情感或哲理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常见题型与答题模板
炼字/炼词题
提问方式:
- 这首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
- 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请分析“XX”字的妙处。
答题思路(三步法):
- 点字释意: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 描绘景象:把包含该字的诗句展开,描绘出怎样的画面或情景。
- 分析效果:分析该字好在哪里,有什么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化静为动、精准传神、增强表现力、烘托了……气氛、表达了……情感等)。
答题模板: “XX”字用得妙。 (1)含义:它在这里是……的意思。 (2)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的画面/情景。 (3)效果:这个字……(形容词,如:生动传神、凝练含蓄、化静为动),将……(景物/人物)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示例: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 答:“绿”字用得妙。(1)含义:这里是“吹绿了”的意思。(2)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风吹拂,江南大地由枯黄转为一片新绿的景象。(3)效果:这个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有形的色彩,化静为动,极具画面感,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名句赏析/句子理解题
提问方式:
- 请赏析“XX”这句诗。
- 说说你对“XX”这句诗的理解。
- “XX”这句诗好在哪里?
答题思路(四步法):
- 翻译句子:先用白话文解释这句诗的字面意思。
- 分析手法:判断这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用典、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
- 描绘画面/分析情感: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或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感情、哲理。
- 总结作用:总结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如:点明主旨、承上启下、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答题模板: 这句诗的意思是……。 (1)手法:它运用了……(修辞/表现手法),如……。 (2)画面/情感:生动地描绘了……的画面/情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 (3)作用:这句诗……(总结其在诗中的作用),是全诗的“诗眼”/“警句”。
示例: 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答:这句诗的意思是:坚信总有一天能乘着长风冲开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远航。 (1)手法: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实现理想抱负”比作“乘风破浪,远航沧海”。 (2)画面/情感: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冲破险阻、扬帆远航的壮阔画面,抒发了诗人坚信前途光明、理想终将实现的豪迈乐观之情。 (3)作用: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一扫前面的苦闷彷徨,格调高昂,激励人心。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题
提问方式:
-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 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请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题思路(三步法):
- 明确手法:准确指出诗中使用的表达技巧(至少1-2个)。
- 分析诗句:找到具体体现该手法的诗句,并进行分析。
- 阐述效果:说明这种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对表达主旨、抒发情感有何作用。
常见手法总结: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借代、设问、反问等。
-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最常见,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 托物言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情感。
- 衬托(正衬/反衬):以……衬……,使主体形象更鲜明。
- 虚实结合:眼前之景(实)与想象之景(虚)结合,拓展意境。
- 用典:引用古事、古语,含蓄典雅,增加文化底蕴。
- 动静结合: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使画面更生动。
答题模板: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表现手法)。 (1)诗句分析:诗中……(引用相关诗句),是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体现。 (2)效果阐述:它……(分析手法的具体作用,如:使……形象更鲜明,使……情感更含蓄/强烈,使……意境更开阔/深远),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 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1)诗句分析:“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描绘出月光洒在松林间的静谧画面;“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描绘出泉水在石上流淌的动态景象,两者结合,使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2)效果阐述: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更突出了山间傍晚的宁静与幽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思想感情/主旨意蕴题
提问方式: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题思路:
- 、作者、注释:这些信息是理解诗歌情感的钥匙。
- 抓关键词/意象: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词(如“愁”“喜”“恨”“怜”)和带有特定情感的意象(如“柳”表惜别,“月”表思乡,“菊”表高洁)。
- 抓尾联/末句:诗歌结尾常点明主旨,直接抒发情感。
- 分点作答,全面概括:情感往往是复杂的,要分点说清楚。
常见情感分类:
- 离愁别绪:送别友人、思乡怀人。
- 爱国情怀:渴望建功立业、报国无门的悲愤、对山河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