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传统鼓的诗歌,如何在数字时代敲响新声?

关于鼓的诗歌源远流长,它既是战场上催人奋进的战鼓,也是祭祀中沟通天地的法器,更是民间节庆中渲染气氛的欢歌,鼓声蕴含着力量、激情、节奏与生命。

传统鼓的诗歌,如何在数字时代敲响新声?-图1

以下为您精选了不同风格和时代关于鼓的诗歌,并附上简要赏析,希望能带您领略鼓声中的万千气象。


古体诗·雄浑壮阔

这类诗歌多描绘战争、狩猎或宏大场面,鼓声是力量与号令的象征。

《从军行七首·其四》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鼓声意象】 虽然没有直接出现“鼓”字,但“黄沙百战”的战场背景,金戈铁马的厮杀,无不伴随着震天的战鼓,这首诗是边塞诗的杰作,鼓声仿佛就藏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中,激昂、悲壮,充满了必胜的决心。

《雁门太守行》 -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鼓声意象】 这首诗是描绘战争场面的千古绝唱。

  • “角声满天”:军中的号角声响彻天地,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 “霜重鼓寒声不起”:这一句是神来之笔,天气严寒,霜重鼓皮,连战鼓的声音都显得沉闷无力,这并非鼓声真的消失,而是描绘了将士们在极端艰苦环境下,连战鼓都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反衬出战斗的惨烈与悲壮,这里的鼓声,是悲壮的、沉重的。

《观猎》 -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鼓声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狩猎。

  • “风劲角弓鸣”:开篇即以弓弦的鸣响如雷,暗示了狩猎场面的宏大,其声势不亚于战鼓。
  • “还归细柳营”: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以治军严明著称,将军打猎归来,如同凯旋,其仪仗队伍的鼓乐之声虽未明写,但“细柳营”三个字已让人联想到整齐划一的军鼓和凯旋的号角,这里的鼓声,是威严的、凯旋的。

现代诗·自由奔放

现代诗赋予鼓更多元的意象,它可以是心跳、是生命、是灵魂的呐喊。

《鼓声》 - 闻一多

(节选)

哦,鼓声! 你是生命的脉搏, 你是宇宙的心跳, 你是灵魂的呐喊!

你响在荒凉的沙漠上, 你响在沉寂的古庙里, 你响在每一个人的胸膛中。

你是战神的战鼓, 你是爱神的琴弦, 你是死神的丧钟。

【鼓声意象】 闻一多的这首诗直抒胸臆,将鼓的意象推向了极致。

  • 生命与宇宙:鼓声被比作“生命的脉搏”、“宇宙的心跳”,这是最本源、最原始的生命律动。
  • 无处不在:鼓声响在沙漠、古庙、胸膛,它超越了时空,成为连接一切的力量。
  • 矛盾与统一:鼓声既是“战神的战鼓”,充满力量与毁灭;也是“爱神的琴弦”,充满柔情与和谐;还是“死神的丧钟”,宣告终结,它包含了生命中最极致的情感和状态,这里的鼓声,是哲学的、宏大的、充满原始力量的。

《安塞鼓声》 - (现代·佚名,常被引用)

黄土高坡上,一排排鼓手, 站成山,站成河,站成不朽的雕塑。

一声鼓,是黄河的咆哮, 两声鼓,是秦腔的悲怆, 千声万声,是黄土地的呐喊, 是血脉里,奔涌不息的龙!

鼓点,敲碎了千年的沉寂, 鼓声,震落了满天的星斗。

这不是鼓声, 这是一个民族,从骨子里, 发出的最强音!

【鼓声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安塞腰鼓。

  • 土地与血脉:鼓声是“黄河的咆哮”、“秦腔的悲怆”,是“黄土地的呐喊”,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源头。
  • 力量与生命:鼓手“站成山,站成河”,鼓声“震落了满天的星斗”,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感,它“不是一个民族,从骨子里发出的最强音”,将鼓声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 这里的鼓声,是地域的、民族的、充满生命张力的。

词·婉约与豪放

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文学体裁,也常将鼓声融入其意境之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鼓声意象】 这首词是豪放词的巅峰之作,其鼓声意象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忆刘裕北伐的英雄往事,战鼓声、金戈撞击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是雄壮、是辉煌、是胜利的号角。
  • “一片神鸦社鼓”:词的结尾,词人回到现实,北魏皇帝拓跋焘的行宫(佛狸祠)前,乌鸦在祭品上啄食,人们还在敲着社鼓祭祀,这“社鼓”声,与前面的战鼓声形成鲜明对比,它不再是催人奋进的战鼓,而是麻木、遗忘、偏安一隅的象征,充满了词人的悲愤与无奈。
  • 这里的鼓声,是历史的、对比鲜明的,充满了家国之痛。

鼓,在诗歌中是一个多面而复杂的意象:

  • 在战场上,它是战鼓,代表着力量、号令、牺牲与凯旋。
  • 在祭祀中,它是法鼓,代表着庄严、神圣、沟通天地。
  • 在节庆里,它是欢鼓,代表着喜悦、热闹、生命的律动。
  • 在精神层面,它是心跳,代表着生命、灵魂、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无论是“霜重鼓寒声不起”的悲壮,还是“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抑或是“宇宙的心跳”的哲思,鼓声始终以其独特的节奏,回荡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激荡着每一个倾听者的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