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议论式(直接点明主旨,抒发情感)
这种方式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你对诗歌的看法、感受或诗歌在你心中的地位,适合观点明确、情感真挚的作文。

技巧:
- 使用“是……”、“像……”、“对于我而言……”等判断或比喻句式。
- 语言要优美、凝练,富有感染力。
范例1(比喻式):
诗歌,是镶嵌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是流淌在灵魂深处最清澈的甘泉,它用最凝练的文字,构筑起最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触摸到星辰与大海的温度。
范例2(感悟式):
于我而言,诗歌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老辞藻,而是穿越时空而来的密语,每一次吟诵,都是与一位先贤的隔空对话,是借一双慧眼,重新审视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场景描绘式(描绘一个与诗歌相关的画面或情境)
这种方式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氛围中,让读者在情境中自然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技巧:
- 调动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描绘细节。
- 场景可以是你读诗时的环境,也可以是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范例1(个人场景):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捧着一本泛黄的诗集,指尖划过一行行墨迹,仿佛触摸到了诗人彼时的心跳,那一刻,窗外的车水马龙都归于沉寂,唯有诗中的世界,在我心中缓缓展开。
范例2(意境场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每当念及此句,我的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壮阔的边塞图景:无垠的黄沙,如血的残阳,孤零零的狼烟,与奔腾不息的河水交相辉映,诗歌,竟有如此魔力,能将千年前的风沙,吹进今人的眼眸。
引用切入式(引用一句或几句诗作为引子)
直接引用你将要重点分析的诗歌名句,作为文章的开端,简洁有力,能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并点明文章的核心。
技巧:
- 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概括文章主旨的诗句。
- 引用后,可以紧接着发表一句简短的评论或感受,作为过渡。
范例1(引用后评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如同一根细针,轻轻刺破了岁月平静的表象,道尽了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无奈与怅惘,它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叹息,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的,关于美好与遗憾的共同记忆。
范例2(引用后设问):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以其轻盈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温柔的梦境?它不仅仅是一次对故地的告别,更是一场对青春、对理想、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深情回眸。
故事叙事式(讲述一个与诗歌相关的小故事)
用一个简短的个人经历或听闻的故事来开头,能让文章更具亲和力和可读性,让读者在故事中体会诗歌的力量。
技巧:
- 故事要短小精悍,与诗歌主题紧密相关。
- 故事的结尾要点明诗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或带来的影响。
范例1(个人经历):
我曾一度认为,诗歌是少年人无病呻吟的矫情,直到那个雨夜,我因考试失利而心灰意冷,无意间翻开书页,读到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一刻,仿佛有一股力量注入我的身体,冲垮了所有的沮丧与迷茫,我才明白,诗歌不只是文字,更是困境中的光。
范例2(听闻的故事):
听一位老诗人说,他在人生最黑暗的岁月里,是靠着背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才撑了过来,每当念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个人的苦难便在博大的胸怀中消解,诗歌,原来真的可以成为支撑生命的脊梁。
哲思提问式(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用一个富有哲理或诗意的问题开头,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跟随你的思路去探索诗歌的奥秘。
技巧:
- 问题要深刻,能够触及诗歌的本质或意义。
- 问题本身可以带有诗意。
范例1(本质提问):
如果语言有灵魂,那诗歌无疑是它最灵动、最高贵的形态,是什么,让短短几行文字,能够承载千年的悲欢离合,能够跨越山海,触动不同时空下我们的心弦?
范例2(功能提问):
在这个被数据和算法充斥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诗歌吗?当生活被快节奏推着向前,那些看似“无用”的分行文字,究竟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一剂抚慰心灵的良药,还是一场无用而奢侈的精神漫游?
总结与建议
- 选择与主题匹配的开头: 你的作文内容是关于哪首诗或哪种诗歌风格的?开头要与之呼应。
- 语言要优美流畅: 既然是关于诗歌的作文,语言本身就要有“诗意”。
- 开头要简洁有力: 开头不宜过长,要迅速切入主题,为下文做好铺垫。
希望这些范例和技巧能帮助你打开思路,写出一个精彩绝伦的诗歌作文开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