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2025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临江仙考点怎么突破?

词牌简介:《临江仙》

《临江仙》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关于其名称来源,一说源于曹植的《杂诗》:“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词名取其首句“仆夫早严驾”之意,但具体已不可考。

2025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临江仙考点怎么突破?-图1

其格律较为灵活,常见的有双调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六十字等,上下阕各五句,句式通常为七言、五言、七言、五言、七言,平仄要求严格,音韵和谐,因其长短句错落有致,节奏感强,既适合抒写婉约之情,也适合表达豪放之思,故为历代词人所喜爱。


经典名篇赏析

我们将重点赏析两首最著名的《临江仙》。

(一)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这首词是苏轼在杭州送别好友钱穆父(钱勰)时所作,情感真挚,意境高远,是宋词中送别词的典范之作。

【原文】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足音无垠,浮生事转逐浮云,江湖来去惯,风雨一蓑身。

【注释】

  • 钱穆父:名勰,苏轼的朋友,时赴瀛州(今河北河间)任职。
  • 都门:指京城汴梁的城门。
  • 三改火:古时风俗,四季钻木取火,所用木材不同,故称“改火”,这里指三年时间。
  • 踏尽红尘:形容漂泊流离,行遍各地。
  • 春温:如春天般温暖的笑容。
  •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化用白居易“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句,意为:你心如古井,不起波澜,沉静坚定;你品格如秋天的竹子,有气节,有节操,这是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
  • 孤帆连夜发:友人连夜乘船出发。
  • 足音无垠:送行的脚步声远去,消失在无边无际的远方。
  • 浮生事转逐浮云:人生中的世事变幻无常,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聚散不定。
  • 江湖来去惯,风雨一蓑身:你已经习惯了在江湖宦海中来去,无论遇到什么风雨,都像身披一件蓑衣那样,从容不迫。

【赏析】

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清晰,情感递进

    • 上阕(上片)写友人:开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概括了友人多年来的宦海沉浮和漂泊经历,紧接着用“依然一笑作春温”描绘了友人历经沧桑后依然豁达开朗的形象,最后以“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作比,高度赞扬了友人沉静如水、坚贞如竹的品格。
    • 下阕(下片)写送别与劝慰:转入送别的场景,“孤帆连夜发”点明了离别之匆匆与不舍,面对友人的离去,词人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将思绪引向更广阔的人生哲理。“浮生事转逐浮云”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普遍规律,最后以“江湖来去惯,风雨一蓑身”作结,既是安慰友人,也是自我勉励,展现了苏轼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2. 意象鲜明,意境高远

    • 古井、秋筠:这两个意象是全词的“词眼”,将友人的内在品格具象化,使其形象既沉静又充满力量。
    • 孤帆、浮云、江湖、风雨: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开阔而苍凉的背景,既烘托了离别的愁绪,又衬托出人物的超然物外,尤其是“风雨一蓑身”,画面感极强,将一种面对人生风浪的从容与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全词语言看似平淡无华,如“一笑”、“春温”、“无波”、“有节”等,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苏轼用最质朴的语言,写出了最真挚的友情和最通透的人生感悟,达到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小结】 这首《临江仙·送钱穆父》超越了普通送别词的伤感与缠绵,将友情、品格、人生感悟融为一体,格调高雅,意境开阔,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豪放而又不失温润的词风。


(二)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首词出自明代杨慎的《廿一史弹词》,是《说秦汉》的开场词,由于被电视剧《三国演义》用作主题曲,这首词变得家喻户晓,气势磅礴,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哲思。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 东逝水:长江水向东流去,一去不返。
  • 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像巨浪一样,将无数英雄豪杰都冲刷得无影无踪。
  • 转头空:指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转头之间都成了过眼云烟,一场空。
  • 江渚:江中的小沙洲。
  • 渔樵:渔夫和砍柴的人,这里指代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人。
  • 惯看秋月春风:习惯了看这四时变换的自然景象,引申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
  • 一壶浊酒喜相逢:与老朋友在江边相逢,喝一杯粗酒,其乐融融。
  • 都付笑谈中:所有古今兴亡、是非成败的故事,最终都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赏析】

这首词以其宏大的历史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而著称。

  1. 时空的宏大与历史的苍凉

    • 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用“滚滚”和“东逝水”两个极具动感的意象,瞬间拉开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长江是永恒的,而浪花淘尽的“英雄”却是短暂的,这种永恒与短暂的对比,奠定了全词苍凉悲壮的基调。
    •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词人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无数英雄为了功名利禄争斗一生,但最终都如过眼云烟,被时间无情地抹去,这种历史的虚无感,充满了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2. 两种人生的对比

    • 英雄:他们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是“是非成败”的创造者和承受者,他们的人生轰轰烈烈,但最终“转头空”。
    • 渔樵:他们是历史的旁观者,隐居山林,与世无争,他们“惯看秋月春风”,以一种超然的心态看待历史的变迁,他们的生活看似平凡,却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 词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英雄功业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从悲凉到旷达的情感升华

    • 词的下阕,情感从上阕的苍凉悲壮转向了旷达超脱。“白发渔樵”的形象,是词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 “一壶浊酒喜相逢”将这种旷达具象化,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真性情。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没有停留在对历史的哀叹上,而是将一切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