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情感文章 > 情感故事 > 文章内容

寒假周记(寒假周记600字初中生10篇)

作者: 佚名来源: 网络文章 时间: 2022-03-31

临沂北十小学

l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让你走人生途中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

书,让你在海洋中尽情畅游;

书,点燃希望,让你在人生漫漫旅途不会迷失方向;

读书是苦的,

可是,它异乎寻常的收获,

却是甜的

很甜、很甜......

「悦读 乐写」成长周记——六月第三周


「悦读 乐写」成长周记——六月第三周

闫公兰—《阅读 悦读》

读书是一个慢过程,坚持下来,一定会突然发现阅读带来的众多好处。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就像一轮太阳或者夜晚的明月,让我们不再胆怯,不再孤单,坚定地行走着,跋涉着。

阅读 悦读

闫公兰

回想起读书之路,我感慨万千。

小时候,我们读的图书大都是连环画,几分钱一本。《鸡毛信》《闪闪红星》《半夜鸡叫》……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留在童年的记忆里。就是几分钱一本的连环画,也不是想买就能买。能有一两本就算是富有的。所以,借书传阅就成了我们看书的法宝。相互借阅,约定归还日期,一本小连环画往往是被传阅得破烂不堪,特别是遇到不细心的同伴,还会沾上一些油渍。不管多破,大家都读得津津有味。那时候,连环画丰富了我的童年读书生活。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腿受伤,在家休养了三个月。躺在床上不能动,就只有靠读书来打发时间。只记得读的第一整本书是《三国演义》。虽然字还认不全,也会靠着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故事内容。就是那本已经很旧的《三国演义》陪我度过了难熬的时光。
上初中时,学校有个图书馆,学生可以办理借书证,待到借阅的时间就在图书馆的借阅窗口排队。负责图书馆的老师会问:“你要借什么书?”如果已经有目标了,便会直接报出书名。要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磨蹭半天也想不出来,就会让管理老师随便给推荐一本。谁要是借到一本好书,同学们便会预约,在归还时间内传给另一个同学读。当然也会遇到书被转借之后丢失的情况,那就自认倒霉,按照原价赔偿。有时候也会熬夜读书,特别是急着归还的时候。
我记不清自己读过多少书,不管是言情还是武侠小说,只要有书就读。琼瑶的每一本我都读过。故事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往往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有时也会在课堂上偷看,放在课本下,桌洞里,低着头沉浸在书中的故事情节,全然不顾老师在讲什么。
师范三年,每天晚自习时间大都是我的读书时间。那时我迷上了唐诗宋词,流连于诗词的天地,感伤离别的情怀。柳永的《雨霖铃》更是让我熟读成诵,至今不能忘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全诗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这首诗词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是却将词人抑郁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画得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共鸣。
在初读这首诗时,虽然不能真正理解诗人的伤感,却在“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阶段,也会为诗人的伤感伤感
这是柳永的一首代表作,也是我的生活写照。工作后,做了船员家属,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越发喜欢这首词。多次背读,越发理解柳永的伤感。 前几年,我们学校共读《把栏杆拍遍》,这本书里,梁衡这样写柳永:柳永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他写的诗都是有关情的。而他在不被皇上重用的情况下却不向命运屈服,穿梭于青楼歌馆之间,写出了一篇篇流传千古的美词。

《把栏杆拍遍》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被许多人誉为是影响自己青年时代的一篇好文,是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
在这本书里,我重新认识了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了解了辛弃疾是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遍拍栏杆他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通过《把栏杆拍遍》这本书,我还知道了韩愈虽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却被贬以至家破人亡,但又帮助落后的地区重新改造成一座繁荣昌盛的城市;我似乎望见了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壮阔场景,但看不到他被皇上连贬,却被百姓连谢。
平常我们遭遇了一些不顺心的事,不是想着去改变它,而是整天念经似地抱怨。现在想想,这些事和他们三人所经历的相比,不过是一粒微尘,他们能改变这些事,我们自然也可以改变!
读书是一个慢过程,不应该太功利,也不应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读书的最初几年,也许并不能明显达到所期望的效果,但坚持几年之后,一定会突然发现阅读带来的众多好处。
最近,我们“阅读乐写”团队的队友共读了《终身成长》。这本书,对我们有了指导性的意义。读这本书时,书中的情节似乎就是我的经历。我们在交流时,队友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就是我。”读过这本书后,我认识到了思维改变的意义,如何去面对挫折,化解困境。
这就是读书带来的好处,可以用书中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读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会成为什么。所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和兴趣,选择一些能够帮助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书籍,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努力学会的事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就像一轮太阳或者夜晚的明月,让我们不再胆怯,不再孤单,坚定地行走着,跋涉着。

「悦读 乐写」成长周记——六月第三周

汤运玲—《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读书那畔行》

想一想读书的经历,竟然像重走了一次过往的人生。很喜欢一段对话: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读书那畔行

汤运玲

说到读书,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我的奶奶。小时候不知道几岁起,我开始认识了字,坐车时我总是牵着奶奶的手,跟我奶奶说:“这个车是去苍山的,这个车去汤庄......”其实因为当时年纪小我也未曾往心里记过,这样的场景我都忘记了,但奶奶却总是津津乐道地说起,我也就印在心里,回忆时便想起来。怎么认的字已经忘记了,但认了字,就好像有了一把打开了广阔世界的钥匙,我开始自己看书了。

小时候去我姑家最喜欢看表姐库存的画册,有时表姐会送我几本上让我带回家看。犹记得小时看过的画册《打针我不哭》,一个小孩打针,咬牙不哭。那时候我体质弱,印象中总会打针,打屁股的小针,扎手背的吊瓶,现在想想都忍不住哆嗦,小时候怎么挨了这么多针。打针很疼的,每次我都要哭,但我不会拼命大喊大叫,自从看了《打针我不哭》我真的没再哭过,只要打针我就学画册中的小女孩咬牙,而且牙齿表情都要到位。估计这种样子好玩又滑稽,一次一个护士对另一个护士说:“这小孩打针咬牙。”

大人们的书看完随手一放,即使放也很容易看到拿到。大人们啊,长点心吧,鲁迅的“救救孩子”你们没有听说吗?小学时看《聊斋志异》,再加上电视里假期中热播《聊斋》、星期二电视里经常放些恐怖片,差点让吓死。电视关上不看,可书放不下。真想穿越回去揍自己一顿,那么害怕为什么还看!要被自己笑哭了~家里也经常停电,烛光摇曳视线昏暗下读《好心眼巨人》,因那些吃人的巨人我害怕,也因好心眼巨人和主人公想到办法惩罚了那些吃人的巨人而高兴。家里偶尔也会有武侠书,我经常做的事是倚在堂屋放粮食的袋子中间看书,看一会我便会放下书,粮食袋子中间蹦跶蹦跶,摆个姿势,或许当时也是想仗剑走天涯吧,正在玩的姐姐、妹妹、弟弟已经见怪不怪。《故事会》印象中有很多,里面总是些家长里短、社会险恶,误会丛生。还是学校好,经常会发《当代小学生》等刊物,我从中见识到范围更广了。

我读书不挑,因为家里的书并不多,只要有我便会拿来翻看。初中时看的最神秘的书便是《青春期教育》,每次看还要防着点,怕被别人看到尴尬,不知道现在的初中还发这样的书吗?我觉得挺好的,青春期没有人引导,多亏了这本书。

初中以后应该读书就少了,因为脑海中搜索不到当时读书的记忆,最多的画面是外面下着雪,冰凌在屋檐下倒挂,我瑟缩在床上,被子盖着腿,奶奶在另一头已经入睡,我在背单词。高中学习压力更大,时间更紧,压力很大时我便看课外书和《读者》等杂志。看完《羊脂球》我为羊脂球难过了好久;学习快丧失斗志时我便看看《读者》等杂志找些奋斗的激情。

我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经历过落榜、复读、压力大的要命的种种,我来到了大学。大学啊,是多少人热情洋溢的青春呀。大学时为了圆自己立下的读书志向,加上所学专业的要求,我开始读一些作家的代表作,像萧红的作品、冰心的作品、三毛的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萌芽》等等,好的作品总是让人无法短时间释怀,尤其是悲剧。

时间总是走个不停,毕业结婚生子,如白驹过隙。谈恋爱时想结婚,临到结婚却害怕,于是我买了本《新婚三年决定女人的一生》,后来有了宝宝看得最多的是育儿书,孩子断了母乳后晚上睡觉前,看完了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在之后便很久没有真正摸起书本来看了,虽然会给孩子读绘本,但触碰不到自己的心灵。

我总是觉得忙,家庭忙,工作也忙。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感觉很空虚,特别想读书,我放任这种感觉,却没有动手去拿书。有时候各种事情是多么其妙呀,仅仅两三天后单位组建读写团队,我果断报名。没想到现在坚持了两个月,也坚持写了两个月的文章,我在书里看见种种,也在读书时治愈自己。

想一想读书的经历,竟然像重走了一次过往的人生。想着想着便欲热泪盈眶,我的青春或许又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找回,我的伤可以聊以慰藉,我的虚空可以填补,我的不足可以找到参考。青春啊,感谢你还在,感谢你还没有丢弃我。

很喜欢一段对话:

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或许这就是我还读书的意义所在吧。


「悦读 乐写」成长周记——六月第三周

李翠萍——《忆、品、感、悟》

作者细细思考自己读过哪些书,选择了印象最深的一些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抒发自己的读书体会,提醒自己要走进书的世界,与书为友,唯有书香最醉人!

忆、品、感、悟

李翠萍

捧一本书,走进心灵深处,与主人公碰撞,震撼我们的灵魂。

细细思考,慢慢品味,我读过的书中,有多少撼动心灵的书篇。

走近莫言——

《红树林》里,听明月皎皎之夜珍珠的呻吟、感受历史的沧桑人生的无常;

《白棉花》里,体会生命力的澎湃、情感的张扬;

《酒国》里,讽刺官场生态、抨击腐败的官场;

《檀香刑》里,感受人类最深处的悲情与苦难;

《蛙》声中,听娃娃哇哇的哭声、感受一位妇产科医生矛盾的挣扎;

《生死疲劳》里,透过生死轮回,体味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充满苦难的蜕变;

《红高粱》地里,阅读壮阔斑斓的生命画卷!

走近赵德发——

《通腿儿》里,感受沂蒙风情与人性命运的交融

《白老虎》用文字解开国家在三农政策上的缺陷

走近陈忠实——

《白鹿原》上,淳朴的人生观展现出关中风情画卷

《四妹子》借着改革的东风,成为乡村妇女发展的典范


走近路遥——

《平凡的世界》中,

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

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一个平凡的世界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

走近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上

一曲没有结果的爱

一曲悲壮的爱

一曲触动心灵的爱

玉与月的纠缠

长路漫漫

无线思绪在飘荡

何处才是心灵的彼岸

走近阿来——

《尘埃落定》如红楼梦般

浮华烟云不过是尘埃组成

尘埃落定、烟消云散

……

他们一个一个走进我的心里,我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他们进行着心灵的碰撞,愉快、激动、战栗、彷徨、欢唱

走进书吧,正如一首诗中所说:

阅读一本好书,只为守着内心的清静

阅读一本好书,只为装满内心的丰盈。

文墨与书香融合

情感与心灵曲折

自由与奔放吟歌

忘却那世俗凡尘

唯有书香最醉人!


「悦读 乐写」成长周记——六月第三周

李正芹——《品读书香》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良药。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抹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人生最难得的财富,一点一滴的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教师以读书这种方式享受生活,的确是一种可取的方式。一年四季,天天以书相伴,实乃幸福。


品读书香

——我的读书生活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的感觉是幸福的,这一点我已深深地感觉到了。书已然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良药。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抹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人生最难得的财富,一点一滴的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童年时的小人书伴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小时候,家境不好,没有什么书可读,说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第一次接触到书(一种小人书)还是在同学家的厕所里。那时候农村很少有人用的到卫生纸,一般厕所里都是放一些废报纸、废书本替代。记得那是一本名叫《三毛流浪记》的连环画,因为放在厕所里时间长了,所以已经残缺不全,但正是这本残缺不全的小人书却开启了我的读书生涯。因为我年龄小,字认的不多,那些没有图画的书我看不懂,可这些连环画我连蒙带猜的,却也能看懂大概的意思,三毛是旧上海属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而且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和关爱。三毛的悲惨生命深深地触动着我,每每让我潸然落泪。

姑姑家有个姐姐喜欢看书,也收藏了不少小人书,于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就会央求爸爸妈妈带我去姑姑家,每次一进姑姑家门我总会急不可耐地跳下自行车,一头扎进姐姐的房间,寻找姐姐收集的小人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不到吃饭时大人喊上个三五遍眼睛是离开小人书的,只要是一个故事看不完,即使是坐到饭桌前了,心思却还在书中。有时候看不完就要回家了,我会央求姐姐好久,准许我带回家看,但多数情况下,爱书如命的姐姐是不愿意的,她只放心我在她家里看,所以每次我总是意犹未尽,以至于后来去姑姑家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也正是如此,这些小人书开启了我阅读的大门,丰富了我的的童年生活。小学阶段小人书就成了我唯一的课外读物,它们伴着我一天天长大,成为了我的精神食粮,照亮了我的童年世界。

到初中后,情窦初开的我迷上了台湾女作家琼瑶的言情小说,不能自拔,琼瑶小说以其独特地煽情笔法,浪漫的爱情,曲折的故事,起伏的情节,再加上诗意的语言,当时不知赚取了我多少多愁善感的眼泪,虽然明知书中的爱情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但还是被深深吸引。读琼瑶小说看琼瑶影视剧成了我当时最痴迷的事情。除了琼瑶作品,我还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班里有很多男同学对金庸作品也都爱不释手,金庸的小说一是故事好看,二是文学价值高,我认为看金庸作品不要只看里面的精彩故事内容,还要细心的琢磨。武侠小说,是通俗小说,但金庸作品却在通俗中见不平凡,故事情节盘枝错节,神来之笔层出不穷,往往是起首皆看似普通,平平无奇,越是到后面越是纷繁复杂,请节变幻莫测,峰回路转,让看的人不忍释卷。

02年参加了工作,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下午送走学生后,偌大的校园宁静悠远,最适合读书了。捧一本心爱的书坐在校园的荷花池边,顿时诗情画意起来。自从当上了教师,我深谙一个教师要倒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湖水。否则是不配站在学生面前的。因此,尽管手中有很多的作业要批改,有授的课要备,有教研活动要参加,时间排得满满当当,也要挤出时间来读书。作为老师,多读一些书更是有必要的。

节假日,静下心来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一些小说或教育业务专著,不仅夯实了自己的文学基础,也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以读书这种方式享受生活,的确是一种可取的方式。一年四季,天天以书相伴,实乃幸福。最后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做个“读书人”吧!


「悦读 乐写」成长周记——六月第三周

张云娜——《相逢》

孩童时期爷爷给与读书启蒙;长大后在课外书中找寻快乐;高中时期,在书中积累写作本领,享受优质的阅读体验;一路与书为伴,不亦乐乎。在与书籍这个老友渐行渐远后,重拾书籍,与老友久别重逢,精心享受阅读带给自己心灵的慰藉,与心灵的洗涤。


相 逢

张云娜

提起笔来,想写一写这些年与书的故事,竟然发现,自己与书的缘分真的不浅。

奶奶早逝,我和姐姐是爷爷带大的。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可是我们村最洋务的老头儿,梳着背头,穿着的确良小衫儿,走起路呼呼带风。爷爷小学也没上过,却总能说出一些谚语、歇后语。吃饭的时候说“吃不言睡不语”,去上学的时候说“不饿拿饭,不冷带衣”,不听话的时候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傍晚时分,胡同里散学归来孩子,碰到他后会喊一声:“爷爷!”声音如同银铃一般,而爷爷也总会笑眯着眼睛再问一句:“在学堂有没有认真听课?”

可有时候爷爷也会因为不识字闹笑话。我们喜欢以为在爷爷怀里看他喜欢的电视,爷爷也喜欢抱着我们看我们爱看的动画片。“孙女儿,快去开电视,《康照微服私访记》快演了!”“哈哈哈,爷爷,你又念错了,是康熙,康熙!”每次这个时候,我和姐姐总要嘲笑爷爷一番,然后找来纸笔,给爷爷上一堂识字课。“奥,是康熙,康熙呀,我记住了!”爷爷总是答应着,然后下一次还是会读错,现在回想起来,不知爷爷是不是故意的。

爷爷不识字,到爷爷对我的启蒙却不止于字。爷爷让我在孩童时期感受到了文字的多彩魅力。只字片语,都镌刻在记忆中,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上小学时,学校里有了图书角,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书拿到学校里分享。在那个年代,书,对农村家庭来说还是奢侈品,到最后同学们拿来的大多都是学校里发的课外书,有哥哥姐姐的会因为拿着高年级的课外书而洋洋自得,而这几本课外书也一本难求,成为同学们争相传阅的对象。家里有条件的,则会带一本《安徒生童话全集》,这本书立刻炙手可热,那么最近一段时间会享受到所有同学对他的善待,毕竟有求于人嘛!我从小的时候幻想着爸爸能够在某一个特殊时刻把一本《安徒生童话全集》当做一个惊喜送给我,然而实在的庄户人可不会搞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所以直到现在幻想还只是幻想。

快乐的生活有滋有味,而我的调味品则是每晚六点的《大风车》和图书角这些品类并不繁多的课外书。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书也有些更足金的价值,拿在手中的每一本书,我都会如获至宝地珍惜、品读、反复读、甚至不舍得读。

再大一点,姐姐上初中了,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终于可以看初中的课外读物了!初中的课外书比小学要厚出整整三倍,这么宝贝的书,我可舍不得拿到学校、里去。我把书放到枕头边,我喜欢睡前就着昏黄的灯光读书。初中的书好深奥、好长啊!里面不乏一些科技类的文章,而我则更喜欢读故事。《受戒》、《奥,香雪!》、《尹豆的舞女》……我总是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角:明子受戒时,我的脑袋顶仿佛也火烧一样的疼,复习;香雪独自走在山间的铁轨上,我脑海浮想出完整的画面:高山、铁路、隧道尽头的微光,还有落寞的女孩香雪;尹豆乡间,火光摇曳中一个十三四岁的和服少女在翩翩起舞。我想那束火光一定就像当下我头顶的灯光一样昏黄、让人沉静。

高中时期,我庆幸自己遇到了最好的语文老师贾老师。每个星期,晚自习时,贾老师总会背着手走进教室,神秘地说:“同学们,我给你们带了份礼物!”然后不等我们回答,直接把一沓打印好的纸发给我们。纸上印满了各种名人励志故事、名人名言,这些故事、名言都是在书上、报纸上被剪成巴掌大的纸片,再粘到一起,一张A3的试卷纸每次都被贴的满满当当的,看起来更像是街边电线杆上见缝插针似的小广告。但就是这些故事、名言,成了我高中作文的主要来源,也成了枯燥的高中生活的调和剂。我喜欢积累,喜欢把里面的好词好句工工整整得誊抄在读书笔记上,我喜欢快节奏的高中生活中忙里偷闲的惬意时光,我享受誊抄过后的笔记本上留下的凹凸不平的手感。

高中时代,校门口多了很多租书的商店,我没有去过,我也庆幸自己没有读过。琳琅满目的故事小说,会让人失去判断力,而我宁愿在这一方A3纸上徜徉,因为它给了我能量、感动和智慧。

大学以后,手机成了我的新伙伴,缤纷的大学时光、工作后的压力,我和读书渐行渐远,蓦然回首,它就像高中毕业后再也没有联系的老同学、老朋友,再也找不到联系方式。

今年,学校里成立“悦读乐写”读写团队,我不假思索地报了名,这件事对我来说就像是过年要回家,回家要吃饺子一样理所当然,我觉得我一定要加入,不管怎么样!

我又重新拿起书架上落尘的书,我读团队规定的书目《终身成长》、《孩子你慢慢来》、读《汪曾祺小说全编》、读《傲慢与偏见》、读《城南旧事》、读《平凡的世界》……新书旧书都读、长篇短篇都读,我在床头架起起一盏台灯,一如小时候床头的那盏。夜深人静的时候,靠在床头翻上几页,书之于人,可以是让人入睡的安眠药,也可以是让人兴奋的苦咖啡。枯燥的内容看一会就睡,精彩的内容则读之愈发精神,读到感同身受处则有感而发,满满地做上标记。

心可以远航,但决不能流浪。重拾书本,我才发现,没有书陪伴的日子,是多么不堪。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繁琐,我找不到出口,没了方向。打开书本,我回了家。明子在对我笑,我对着香雪笑,孙少平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去自我的时候,读书让我明白我就是我,我不是任何人,我也不比因为任何人改变自己。

带着淡淡的书香,我静静地睡去。梦里落日将云彩染得通红,朵朵云彩像极了艳丽的玫瑰。漫天霞光中,我与一个老友久别重逢,相对而立,莞尔一笑,好像在说:“好久不见,以后请多指教!”


「悦读 乐写」成长周记——六月第三周

王倩——《最是书香能致远》

这篇文章回忆了自己从小到大的读书之路,以及读书对自己的帮助。感恩自己加入了悦读乐写的团队,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早打开我阅读之门的是我的妈妈。妈妈虽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但她一直对我们的教育特别上心、特别支持。在我很小的时候,还没上幼儿园(当时叫育红班)她就喜欢教我背古诗,给我讲故事,这也为以后我喜欢读故事打下了基础。

小学时代,只要是我喜欢的书,不论是学习资料还是一些机构去学校推荐的课外读物,妈妈都会给我钱让我买下来,在教育上我妈妈可以说是“富养”我们姐妹三人的,哪怕我们的家庭条件也并不是多好。当时很多同学的家长都觉得,课外书是没有用的,是“闲书”不给孩子买,我妈妈却觉得只要孩子爱看就值,所以整个小学阶段我很骄傲,因为很多故事书只有我有。上个学期带着孩子们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时,我特别能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在文中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的妈妈和我自己的影子。

上了初中以后,为数不多的零花钱基本都用来租课外书了,当时风靡校园的《少男少女》系列,特别着迷。因为零花钱不够每期都订阅,因此和几位同学商量好一起买,每个人出多少钱,买来了再互相传着看。初中的时候,自己的成绩还可以,是学习委员,这个身份优势给我借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总是能尽早地借到其他同学买的新书。当然,这种方法是不对的,不应该提倡,只是当时的我为了早点读到喜欢的书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也趁此机会向当年的小伙伴们道歉啦。

上了高中,学业日渐繁重,按道理说看课外书的时间应该减少了。但是恰恰相反,课外书成了我繁忙的课程中的一丝慰藉。高中期间,家里给的零用钱多了一些,每个月我都会拿出一些钱去买一本《读者》,依然延续了初中时的模式,几位同学联合起来,这一期我买,下一期你买,然后再互相传阅,这样就能把每一期都读完整了。也是在高中期间,明晓溪、韩寒、郭敬明开始流行起来,我也没有免俗跟着同学们一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无数个夜晚,我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明若小溪》、《泡沫之夏》,经常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本想伸出头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不曾想窗外已泛起了鱼肚白。每当到这个时候我就很自责、很后悔,我知道这样熬一整夜直接导致的后果会是,我第二天一整天都无精打采,更别说高效学习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暗暗发誓,高考结束之前,绝对不这样了,等高考结束我再不眠不休看它一整个月。然而第二天晚上,一回到宿舍,发过的誓就会被抛之脑后,又开始打着手电筒不眠不休地读起来。然后又陷入无限地自责和后悔之中,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成绩的下滑让我意识到,读书本来是愉悦我身心的事情,现在却变了味儿了。我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告诉我自己,已经进入高三了,只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戒掉小说,把所有的心思用到学习上去。然而高三的学习实在是太枯燥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身心俱疲、甚至想要放弃。于是我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把高中发的阅读课本全部找了出来,以前都是粗略读过,现在我要把他们认认真真的再读一遍,同时我会在每篇文章里找一到两个句子,在旁边写写我的感悟,这个句子语言很优美那个句子写法很到位。这样一方面,让我在繁重的学业里有一方小小的天地,可以自由呼吸;另一方面我对我自己进行催眠:这么做可以提高我高考时的阅读水平,这样我就可以看得心安理得了,不会有浪费时间的心理压力。在这段时间里,我读了余秋雨的《都江堰》,并爱上了他的《文化苦旅》,同时读了朱自清、冯骥才等多位大家的选文。事实证明,这样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是真的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句子赏析之类的题目,包括古诗理解。还记得我高考那年的古诗赏析是一句“马后桃花马前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我就按照我自己平时分析句子那样,逐字进行分析,马后为什么是桃花,马前为什么是雪,进一步理解,马后是渐行渐远的故乡,马前是越来越近的战场。从这里就很容易理解出将士们离开故乡的依依不舍,对于战争的厌恶之情。这是阅读带给我的直接受益,它让我在高考中更好的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

到了大学之后,大学里的图书馆简直是我的乐园。第二天没有专业课的晚自习,无所事事的周末,我基本上都在图书馆里度过。这一段时间,就好像是对高中不能随心所欲看书的补偿,我不停地看书、借书,而且只看我自己喜欢看的类型--小说。不论是言情小说还、侦探小说,还是军旅小说还、武侠小说,不管是名家大作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只要是小说我都看。有很多小说中关于人性的刻画到现在为止依然在我的脑海里,虽然距离我读他们已经过去了很久。比如说老舍先生的《阳光》、《月牙儿》,主人公竭尽全力依然摆脱不了困顿局面,他们内心的挣扎、绝望,直到现在都鲜活地存活的在我的脑海里。听说母校的图书馆楼建成了,很高很威武,很遗憾我没能在里面再读一次经典。

工作之后,空闲时间减少,看的书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而且慢慢地开始流行手机电子阅读,断断续续的我读完了《追风筝的人》《目送》《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等等,依然是我自己喜欢的小说。我很少看电视,因为电视剧一般都是寻找比较热门的网络小说来拍摄,而这些网络小说我基本上都看过原著,在我心里很少有电视可以完美的还原书中的情节,包括美景、包括主人公的感情,所以我不愿意让电视剧破坏原著小说在我心中的美感。

结婚之后,生了孩子,读得最多的书是陪孩子一起读的绘本,关于我自己喜欢的书读得很少了。很庆幸,我加入了我们团队这个大家庭,在大家的一起督促下,我又找回了原来的自己--那个爱读书的姑娘!最是书香能致远,愿你我都能在书香中愈走愈远!


「悦读 乐写」成长周记——六月第三周

王文新——《静下来慢下来》

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慢下来安静成长,是我一直追寻的答案。现在我找到了,静静阅读、让自己慢下来、体会书中的故事,感悟人生。我们的路还很长,一切安好,加油!


静下心慢下来

王文新

妈妈总是苦口婆心的劝我,多读点书,别老是拿着手机看,甚至还为我买了不少的书。其实在面对怎么诱惑的情况下,我的抵抗力实在很差。谁现在手机里没个抖音,快手,微博,QQ…一打开手机看到有信息了就能马上放下手里所有的事,开始浏览起来。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热搜点开看后,不到一个小时马上又出了新的热搜。什么网红产品,直播视频也都是更新换代很快的。

以前的一首歌曲,传唱多久都是经典。现在的新歌发售不出3天就成为了过去。时代发展的快,如何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或许也是件奢侈的事了。就在我受着网络的长久熏陶时,一件事改变了我,学校里开展了悦读乐写的活动。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想让自己慢下来,体会一下阅读的乐趣。

读第一本书《终身成长》虽然书中的一些内容让我读的头昏脑胀,但试着慢下来,一句读十遍的速度也让我再书中找到了‘终身成长’的答案。拥有成长型思维让我在读完书后的这些天里运用到了生活 工作中,遇到棘手的事情不再是一味地抱怨,生气,而是将自己的能量调动起来去迎接能让我快速成长的事!
读第二本书《孩子,请你慢慢来》,可能是自己还是个孩子,初读这本书时很喜欢安安的妈妈,喜欢她与孩子相处的样子,喜欢她能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记录的如此完整有趣,读这本书让我获得了温柔,获得了记录生活美好瞬间的能力。
仅仅阅读了两本书,我的收获可真不少。现在的我表达能力还很稚嫩,但我相信,继续阅读的我 会成长会进步。未来我可能也会满腹经纶;可能也会和学生们讨论着几何 方程;可能也会和大家在台上一起唱着世界名曲。
如此多的可能都在书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让我拥有它!


「悦读 乐写」成长周记——六月第三周

张传琦——《梦,启航》

张老师回顾了他的读书史,二十四五年前,土生土长的临沂农村小学生能有一本《金刚葫芦娃》、《圣斗士星矢》就让人殷羡不已,初中的读书史几乎是一片空白,也就是在高中以来才开始读过一些课外书,而且零零散散,屈指可数,生怕被别人问及“你最近在读什么书”。自从加入了“悦读乐写”团队,他开始每月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叙事,从此踏上了梦想启航的路。


梦,启航

张传琦

说起读书,我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从小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上学的时候最愁的自然也是作文,就连小学时的看图写话也能让我头疼半天。自始至终,语文总是扯后腿的那一科。

如果非要说点什么,我想我也能想起一点什么。二十四五年前的小学一二年级,土生土长的临沂农村小学生,能有一两本漫画书就已经显得很洋务了,那时候《金刚葫芦娃》、《圣斗士星矢》也显得凤毛麟角。如果谁有这么一本,那一定得当宝贝一样看,如果别人想借着看,必须拿一本差不多的交换才可以。在手摇铃铛上下课的时代,学校有个打扫卫生的看门爷爷,他有一间小屋,里面堆满了回收来的“垃圾”:有纸箱、废旧的作业本,还有捆得整整齐齐,像十万块钱一摞的冰块袋。那时候两毛钱一块的冰块,吃完之后袋子可以回收拿来卖。爷爷除了自己打扫卫生捡来的,还有别人换来的。爷爷买了几本漫画书,同学们可以用吃完的冰块袋去换来看,一个冰块袋可以换一本,看一天,谁能用冰块袋换书看,也是一件很让人自豪的事情。

初中和高一、高二时读课外书几乎是一片空白,只隐约记得初中的时候在集市的地摊上买过几本《十万个为什么》,却也没打开看过,实在看不进去。高三的时候,有一次调位坐到了最后一排,了解了后面同学的学习、生活。他们除了作业积极性差一点,读课外书的劲头却是无人能及。他们自己花钱从校外的书摊租书看,上课几乎不干别的就是偷看课外书,上自习课看,老师在上面讲课也看,有时候运气不好,老师过来的时候来不及把书放进桌洞,就把书往同桌脸前一塞,然后打开课本,等老师走到跟前的时候却也毫无违和感。但他们的作文从来不犯愁,班主任还表扬了李斌,说:“李斌为什么语文好?看小说看的!”我就想,我为什么语文不好?读书少!也不记得从谁那搞了本《哈利·波特全集(合订本)》,就是那种大纸张,超厚本,看了就让人犯愁的那种,每天晚上睡觉前趴在被窝里用手电看,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看完的,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从小就崇拜诸葛亮,后来又读了《三国演义》,半文言半白话的小字,每页大概需要5分钟,近500页的书却也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中读到了最后。

再后来,上大学了,大学的图书馆很大气,一整层楼四五十个教室全都是。学生可以凭学生卡刷卡进入,自由阅读或者借阅,每个寒暑假放假,都会借几本带回家,情况往往是怎么带回来的怎么带回去,四年下来却也没读几本。

再后来,上班了,结婚了,有孩子了,专业的、育儿的也曾读过几本,《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王维审《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戴曙光《简单教数学》、艾斯奎杰斯《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梁衡《把栏杆拍遍》、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上班7年了,一年能读个一两本就算不错了,却也只限于读,未曾写过什么。

现在,学校成立了“悦读乐写”团队,全体成员每周撰写一篇叙事,每月共读一本书并撰写读后感。团队成立不到两个月以来,在团队的组建者——“坏人”闫主任的带领与“逼迫”下,全体成员共读了26万6千字的《终身成长》和8万字的《孩子你慢慢来》,撰写了9篇叙事或者读后感,而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将继续按计划走下去,这就意味着,每年每人将至少读12本书,写50多篇文章,这甚至会超过我上班7年来的读书总量,我们再也不怕被学生问及“老师,您最近在读什么书”的尴尬处境,从此以后我们可以骄傲的回答这个问题!

哈佛图书馆的墙上有一句格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悦读乐写,乐写悦读,梦,启航。


读书,在绚烂的春天;

读书,在热情的夏天; 

读书,在悲凉的秋天;

读书,在寒冷的冬天。

读书,在四季,

四季,在读书。

相关推荐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因为很多的缘故,我很喜一爱一下雨的天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感到下雨天才...[阅读全文]

1、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宋)王安石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3、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4、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阅读全文]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范文(小学生作文范文100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