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适合孩子朗诵的诗歌,适合孩子朗诵的诗歌有哪些

诗歌是语言与情感的精粹,对于孩子而言,选择适合他们朗诵的篇章,不仅能陶冶性情,提升语言美感,更能在一遍遍的吟诵中,种下文化的种子,为孩子挑选朗诵诗歌,并非追求艰深晦涩,而在于寻觅节奏明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能与童心产生共鸣的作品。

适合孩子朗诵的诗歌,适合孩子朗诵的诗歌有哪些-图1

感受四季流转的韵律之美

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画面感强,易于孩子理解和想象,是朗诵入门的绝佳选择。

骆宾王的《咏鹅》,这首作品相传是诗人七岁时所作,它以孩童的视角观察白鹅戏水,语言直白如话,“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句,色彩明丽,动静结合,极富画面感,孩子在朗诵时,眼前仿佛就能浮现出那悠然自得的白鹅形象,指导孩子朗诵时,可以引导他们体会“曲项向天歌”的昂扬姿态和“拨清波”的轻快动作,用声音表现出那份天真与趣味。

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宛如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四句诗,四个独立的画面,却又和谐统一,黄鹂、翠柳、青天、白鹭、积雪、航船,意象丰富而鲜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重返成都草堂,心情愉悦,故而笔下的春色也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让孩子了解这份安宁的来之不易,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用声音传递出诗中明快、欣悦的情绪,朗诵时,应注意“鸣”、“上”、“含”、“泊”这几个动词,它们让整幅画面活了起来,声音可以随着意象的转换而略有起伏,展现出画面的层次感。

体悟亲情友情的真挚之味

情感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些歌颂母爱、友情的诗歌,能直抵孩子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孟郊的《游子吟》便是一首千古传唱的母爱赞歌,诗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细节描写,将母爱凝聚于具体的动作之中,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慨,则升华了情感,真挚而深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孟郊年近半百,终于得一官职,接母亲同住时,回想起往日离别情景,感慨万千而作,为孩子讲解时,可以让他们联想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日常,理解这份无私的付出,朗诵这首诗,语气应真挚、舒缓,尤其是后两句,要读出那份深深的感恩之情。

李白的《赠汪伦》则展现了友情的豪迈与洒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眼前景物作比,将无形的友情化为可感的千尺潭水,想象奇特,情感奔放,这首诗源于李白游历桃花潭时,当地友人汪伦常以美酒款待,离别时李白即兴吟唱此诗,朗诵此诗,关键在于把握李白诗歌特有的浪漫与豪情,前两句叙事平实,后两句抒情则需将声调扬起,读出那份夸张与热烈,展现友情的深厚。

领略汉语声韵的节奏之妙

除了古典诗歌,一些现当代诗人的作品,语言更贴近现代汉语的节奏,同样非常适合儿童朗诵。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以其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著称,开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回环的语式和“轻轻的”一词的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轻柔、缠绵的离别情绪,指导孩子朗诵时,不必过分追求对复杂情感的理解,而应着重于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可以让他们注意诗中的押韵和句式长短交替带来的音乐感,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出那种依依惜别的韵味。

金波的《春的消息》则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诗歌典范,诗句活泼灵动,充满童趣,“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这样的句子,既简洁又富有想象力,整首诗充满了发现春天到来的欣喜,与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天然契合,朗诵这类诗歌,可以鼓励孩子用更明亮、更欢快的声音,甚至可以配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尽情释放诗歌中蕴含的快乐情绪。

为孩子选择与指导朗诵的方法

在为孩子挑选诗歌时,可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篇幅短小,避免过长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二是语言浅显易懂,生僻字词不宜过多;三是情感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四是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在朗诵教学上,家长或老师可以这样做:

  1. 背景铺垫:用故事性的语言,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创作环境,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情感连接。
  2. 示范领读:由成人进行有感情地范读,让孩子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停顿和情感基调。
  3. 逐句讲解:以聊天的方式,解释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景象,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4. 技巧点拨:指导孩子注意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以及关键处的停顿,在《咏鹅》中,“鹅,鹅,鹅”可以处理得有节奏感,展现惊喜;在《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一句,语速可稍慢,读出“密密”的深情。
  5. 情境演绎:鼓励孩子不仅用声音,也用面部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来演绎诗歌,将朗诵变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让孩子朗诵诗歌,其核心目的并非培养播音员或背诵机器,而是引导他们去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意象之妙与情感之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播下的是一颗美的种子,它将在岁月的浇灌下,悄然生长,最终成为滋养他们一生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当纯净的童声与千年的诗意相遇,那便是世间最动人的乐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