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蝉鸣阵阵,正是引导孩子感受诗歌之美的绝佳时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描写夏天的诗歌如同一扇窗,透过它,不仅能领略文字中的荷风细雨,更能触摸到汉语的韵律与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生机的诗歌世界,探寻其中的奥妙与教学方法。

品味经典:感受夏日诗境的多元风貌
中国古典诗歌中,夏日的意象丰富而充满层次,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尤为突出,他的《小池》堪称四年级学生理解的典范: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语言清新明快,画面感极强,一个“惜”字,一个“爱”字,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让无声的泉眼、静默的树荫都充满了生命的温情,而“小荷”与“蜻蜓”的互动,捕捉了稍纵即逝的生动瞬间,将初夏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入木三分,杨万里的诗作往往源于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其创作背景多是他晚年闲居,寄情山水的真实写照,这种贴近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极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与之意境不同的,是另一位唐代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静谧、华美的夏日图景,前两句写静景,绿树浓荫、楼台倒影,渲染出夏日午后的宁静与悠长,后两句笔锋一转,捕捉微风带来的动态变化:“水晶帘动”是视觉的晶莹剔透,“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嗅觉的馥郁芬芳,诗人调动多种感官,构建了一个立体而迷人的夏日空间,高骈作为唐代武将兼诗人,此诗或许创作于其镇守一方,于府邸山亭中暂享清闲之时,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安闲自得的心境。
从杨万里的灵动野趣,到高骈的典雅静谧,孩子们可以体会到,同样是夏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美感。
解析手法:探寻诗歌创作的技艺宝库
要引导孩子真正读懂并尝试创作夏天的诗歌,必须帮助他们理解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
意象的精心选择,夏日元素繁多,诗人往往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入诗,如“小荷”、“蜻蜓”代表新生与灵动;“绿树”、“浓阴”象征荫蔽与宁静;“蝉鸣”、“蛙声”烘托热闹与生机;“暴雨”、“彩虹”则表现变化与壮丽,指导孩子时,可以鼓励他们成为“自然观察家”,留意身边的夏日细节,建立自己的意象词库。
修辞的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如“泉眼无声惜细流”,让万物有灵,亲切可爱。比喻手法,如“水晶帘动微风起”,将无形的风化为有形的帘,具体而优美。对比手法,如动静对比(“楼台倒影”的静与“帘动微风”的动)、色彩对比(“绿树”与“蔷薇”)等,能增强诗歌的画面张力,对于四年级学生,不必强求专业术语,可通过具体诗句,让他们感受这种语言表达的奇妙。
感官的全面调动,优秀的诗歌从不局限于视觉,引导孩子思考:夏天有哪些独特的声音?(蝉鸣、蛙叫、雷声)有什么特别的味道?(荷花香、西瓜的清甜、雨后的泥土气息)触觉又如何?(阳光的灼热、溪水的清凉、微风的拂面)将多种感官体验融入文字,诗歌便会更加丰满、真实。
教学实践:从赏析到表达的路径设计
将诗歌教学融入四年级课堂或家庭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的方法。
-
诵读感知,初建印象:首先应让孩子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整体氛围,可以采取个人读、分组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兴趣。
-
画面重构,深化理解:“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鼓励学生根据诗句内容,用画笔描绘出自己脑海中的夏天景象,或者进行“想象力旅行”,闭上眼睛,听老师描绘诗意,再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个过程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极大加深了理解。
-
关键词句品析,领悟精髓:带领孩子聚焦诗中的“诗眼”或精彩字词,共同探讨《小池》中“惜”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如果没有这两个字,诗句会变得怎样?通过讨论,让孩子们体会古人“炼字”的功夫,感受汉语的精炼与传神。
-
链接生活,激发创作:赏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可以设计开放式的创作引导:
- 仿写练习:提供句式模板,如“__的夏天,是__(什么地方)的__(什么事物)”,让学生填充自己的观察。
- 意象串联:给出几个夏日关键词(如:西瓜、风扇、萤火虫、雷阵雨),让学生尝试用这些元素编几句小诗。
- 感官日记:鼓励学生用一两行诗,记录下当天关于夏天的一个最深刻的感官记忆。
在学习了《小池》后,一个孩子可能会写出:“风扇呼呼转着圈,西瓜甜甜凉心间,我像池中小蜻蜓,找到清凉就停歇。”这样的创作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童真和生活气息,是真正属于孩子的诗歌。
价值延伸:诗歌滋养的深远意义
学习描写夏天的诗歌,其价值远超出语文知识的范畴,它是孩子情感教育的沃土,在“接天莲叶无穷碧”中感受壮阔,在“阴阴夏木啭黄鹂”里体会幽静,诗歌陶冶着孩子的审美情操,它也是连接自然的桥梁,诗歌引导孩子放下电子产品,去真切地感受季节的流转、生命的变化,培养对环境的敏感与热爱,更重要的是,它守护着想象力,诗歌中大胆的想象和联想,为孩子的思维插上翅膀,这份创造力将是他们未来应对复杂世界的宝贵财富。
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不必急于求成,要求孩子立刻写出工整完美的诗篇,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与他们一起欣赏、一起朗读、一起发现、一起欢笑,当孩子能够用诗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世界,当夏日的一缕清风、一声蝉鸣都能在他们心中激起涟漪,诗歌的种子便已悄然播下,静待花开。
诗歌的学习,本质是一场关于发现与表达的美妙旅程,在这个夏天,让我们携手孩子们,共同开启这段充满蝉鸣与花香的诗意探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