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涵盖了从个人修养到为官之道的方方面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为您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廉洁名言,并按不同主题进行了分类,方便您理解和引用。
个人修养与品德为本
这类名言强调廉洁是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体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 释义:内心宁静可以用来修养身心,生活节俭可以用来培养品德,这是廉洁修身的基础。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出处:李商隐《咏史》
- 释义:纵观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成功的原因往往是勤劳节俭,而衰败则常常是由于奢侈腐败,将廉洁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出处:《论语·子路》
- 释义:当管理者自身品行端正时,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会跟着做;如果自身品行不端,即使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强调了领导者的表率作用。
-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时,也坚守原则,不做违背良心违背道德的事,这是廉洁自律的最高境界。
清廉自守与淡泊名利
这类名言赞美了清廉官员的高尚情操,他们不贪图物质享受,坚守精神家园。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出处:王冕《墨梅》
- 释义:不希望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鲜艳,只愿它留下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比喻人应追求内在的高洁品质,而非外在的浮华赞誉。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出处:于谦《石灰吟》
- 释义:即使是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只想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这是对清廉品格最决绝、最坚定的表达。
-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
- 出处:明代名臣况钟(一说为于谦事迹的概括)
- 释义:朝见皇帝时,除了两袖清风,不带任何江南的土特产,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占。
-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 出处: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 释义:即使是微小的财物,也关系到我的名节;每一分一毫,都是百姓的血汗,警示官员要珍惜名节,爱护百姓。
勤政为民与责任担当
这类名言将廉洁与为官者的责任和义务联系起来,强调廉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出处:郑板桥《墨竹图题诗》
- 释义: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处细节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体现了心系百姓、为民请命的情怀。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出处:范仲淹《岳阳楼记》
- 释义: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是古代士大夫的最高政治抱负,也是廉洁勤政的终极目标。
-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 出处:吕本中《官箴》
- 释义:做官的要诀有三条:清廉、谨慎、勤勉,这是对为官者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出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 释义: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为此付出生命,又怎能因为个人是祸是福而选择逃避或趋附?体现了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境界。
警钟长鸣与贪腐之害
这类名言深刻揭示了贪腐行为的严重危害,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 出处:《后汉书·丁鸿传》
- 释义:大堤的溃决,往往是从蚂蚁的巢穴开始的;气体的泄漏,是从针尖大的小孔开始的,比喻小问题不解决,最终会酿成大祸,告诫人要防微杜渐。
-
贪腐一念间,荣辱两重天。
- 释义:一个贪腐的念头,就能让人在荣耀和耻辱之间天差地别,形象地说明了廉洁与贪腐的后果之别。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出处:《汉书·枚乘传》
- 释义:要想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劝诫人不要心存侥幸,任何不廉洁的行为终将暴露。
-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出处:《周易·系辞下》
- 释义:不积累善行,就不能成就美好的名声;不积累罪恶,就不会导致自身的毁灭,强调了长期坚持廉洁品德的必要性。
这些廉洁名言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当代人的深刻启示,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崇廉尚洁”的价值观念,提醒我们:
- 廉洁是立身之本,是个人品格的基石。
- 廉洁是为官之道,是赢得民心的关键。
- 廉洁是强国之基,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这些廉洁文化,对于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