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幼儿教师诗歌,幼儿教师诗歌朗诵

诗歌,是语言的精灵,是情感的甘露,在幼儿教育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园地里,诗歌更如同一座彩虹桥,连接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与广阔的世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并善用诗歌,不仅是教学技能的体现,更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升华。

幼儿教师诗歌,幼儿教师诗歌朗诵-图1

溯源:感受古典童谣的永恒魅力

中国古典诗歌中,不乏适合幼儿聆听与诵读的佳作,它们语言浅白,意境优美,韵律十足,历经千年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这首作品相传是诗人七岁时所作,它以孩童的视角观察白鹅戏水,用“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等简洁生动的语句,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充满动感的画面,其作者本身就是“神童”,创作背景源于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这使得诗歌天然地贴近儿童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鹅的实物或视频,一边模仿“鹅,鹅,鹅”的叫声,一边用动作表现“曲项”、“拨清波”的姿态,将语言学习与身体律动、自然认知完美结合。

再如汉乐府《江南》,这首民歌以复沓回环的句式“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营造出鱼儿在莲叶间无忧无虑穿梭的欢快场景,它没有深奥的寓意,纯粹是劳动场景的诗意再现,其重复的节奏非常适合幼儿跟读和记忆,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游戏,一部分孩子扮演“莲叶”,围成圆圈,另一部分孩子扮演“小鱼”,在“莲叶”间穿梭,在游戏中深刻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节奏之美。

这些古典童谣的价值在于,它们用最精炼的语言,捕捉了生活中最纯粹的趣味,为孩子们提供了最初的语言范式和审美启蒙。

采撷:品味现代童诗的想象与温情

现代儿童诗歌在继承古典诗歌韵律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契合现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它们想象奇特,情感细腻,是滋养幼儿心灵的宝贵资源。

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小树谣曲》为例:“小树,/在春风里摇,/摇绿了芽苞,/摇红了花梢。”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了动感和色彩,作者金波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深谙幼儿心理,他的诗歌往往从细微处着手,赋予自然万物以生命和情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在春日观察发芽的树木,让他们亲自感受“摇绿了芽苞”的过程,并尝试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树谣曲”,实现从语言到形象,再从形象到语言的创造性转化。

另一位代表人物林焕彰的《影子》也广受欢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一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这首诗取材于每个孩子都熟悉的自身经验,将抽象的“影子”具象化为亲密的“好朋友”,给予了幼儿极大的安全感和认同感,教师可以利用阳光或灯光,和孩子们一起玩手影游戏,探索影子的变化,并鼓励他们仿照诗歌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影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用现代童诗,关键在于引导孩子体会其中丰富的想象与真挚的情感,让诗歌成为他们表达自我、认识世界的窗口。

融汇:教学实践中的多元手法与策略

拥有了优质的诗歌资源,如何将其有效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则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为您提供参考:

  1. 情境创设法:诗歌不是孤立存在的文字,它应置于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学习关于春天的诗歌,就带孩子们去户外寻找春天;学习关于动物的诗歌,就播放相关的动物纪录片或展示图片,创设与诗歌内容高度契合的情境,能帮助幼儿建立直观的经验联系,加深理解。

  2. 多感官联动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诗歌学习成为一种全身心的体验,除了“听”和“读”,还可以加入“唱”(将诗歌谱上简单的曲调)、 “演”(用肢体动作表现诗歌内容)、 “画”(将诗歌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做”(结合诗歌内容进行手工制作),学习《咏鹅》时,让孩子们用白色塑料袋或纸张制作“白毛”、“红掌”,装扮起来进行表演,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度学习。

  3. 游戏融入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将诗歌内容编成简单的规则游戏或角色扮演游戏,将《江南》的“鱼戏莲叶”变成追逐游戏;将一些有情节的叙事诗,改编成小话剧,让孩子们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诗歌的记忆与理解变得自然而深刻。

  4. 生活渗透法:将诗歌教育与日常生活环节无缝衔接,餐前准备时,可以诵读珍惜粮食的诗歌;午睡起床时,可以播放轻柔的摇篮曲;排队散步时,可以齐诵节奏明快的儿歌,让诗歌浸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其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升华:诗歌作为教师自身的修养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诗歌的价值远不止于教学工具,它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经常诵读优秀的诗歌,能够陶冶性情,提升语言美感,丰富精神世界,一个内心充盈着诗意的教师,其言行举止、环境创设、与孩子的互动交流,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温和、雅致与创造力,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教育魅力,是任何技巧都无法替代的。

我们鼓励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成为一个“诗人”——不一定是创作的诗人,而是能发现生活之诗、能传递语言之美的诗人,让我们与孩子们一同,在诗歌的国度里徜徉,用最动听的声音,为他们的人生打下最明亮的底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教育孩子,也是在重新滋养我们自己那颗或许已被尘封的童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