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立德名言,哪些能成当下处世指南?

儒家经典与圣贤之言

这类名言是“立德”思想的源头和核心,强调道德的根本性和首要性。

立德名言,哪些能成当下处世指南?-图1

  1.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解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对“三不朽”最经典的论述,它将人生的价值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境界是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行(立德),其次是建立伟大的功业(立功),再次是著书立说、流传思想(立言),只有“立德”是根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永垂不朽,这句话确立了“德”在人生价值体系中的至高地位。
  2. 德不孤,必有邻。

    • 出处:《论语·里仁》
    • 解读: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这句话强调了道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吸引和影响周围的人,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共同体。
  3.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出处:北宋·张载(横渠四句)
    • 解读:这四句名言被誉为“儒者的最高抱负”,为天地立心”,可以理解为确立天地间的道德准则和核心价值,本质上就是一种宏大的“立德”,它要求人以道德为根本,为世界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核心,体现了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追求最高道德境界的责任感。
  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出处:《大学》
    • 解读:“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的品德,是“大学”(大人之学)的根本,这指出了个人修养的起点就是发现并彰显自己内在的善良本性(德),并将其发扬光大,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这是“立德”的实践路径。

强调德行的重要性与基础作用

这类名言说明,德行是立身、处世、成功的根本。

  1.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 出处:《大学》
    • 解读:品德是根本,财富是枝节,这句话清晰地指明了德与财的主次关系,它告诫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固然可以,但绝不能以牺牲道德为代价,必须把品德的修养放在首位。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出处:《论语·泰伯》
    • 解读:读书人(有理想的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里的“任重”,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弘道”,即弘扬道德,没有“弘毅”的品格,就无法承担起立德、行道的重任。
  3.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出处:《论语·为政》
    • 解读: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规范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自我修正,走上正途,这说明了以德治国的力量,也点明了道德教化对于塑造个人品格、建立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强调德行的实践与修身

这类名言强调“立德”不是空谈,而是要在日常言行中不断实践和修炼。

  1.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出处:《论语·学而》
    • 解读:这是曾子每日反省自己的三个问题:替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实践了?这种每日的“内省”正是“立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反思来修正行为,完善品德。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出处:《论语·里仁》
    • 解读:看到有德行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到德行有亏的人,就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毛病,这是一种主动学习和自我警醒的修身方法,是“立德”过程中向善、去恶的具体实践。
  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出处:三国·刘备《遗诏敕后主刘禅》
    • 解读: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句话强调了道德修养的细节和累积性,品德的养成在于日积月累的善行,而道德的败坏也往往是从微小的恶行开始的。

总结与升华

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总结“立德”的境界:

  • 从心所欲不逾矩。
    • 出处:《论语·为政》
    • 解读:这是孔子描述自己七十岁时达到的人生境界,意思是,随着内心的欲望,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又不会超越规矩和道德的界限,这表明,真正的“立德”不是靠外在的强制约束,而是当道德修养达到极致后,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实现了道德自由与内心和谐的统一。

希望这些名言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立德”的深刻内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