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我想诗歌爆火,为何直击当代人共鸣?

《我想》诗歌原文

这首诗通常有两个广为流传的版本,作者均为高洪波,内容略有不同,但意境和主旨一致。

版本一(流传较广的版本)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装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了,变小了, 变成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了,变小了, 变成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版本二(略有不同的版本)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装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了,变小了, 变成小草,绿得发亮; 变小了,变小了, 变成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作者简介

高洪波 (b. 1951),内蒙古开鲁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主编等职。

他的儿童诗作品以想象奇特、语言活泼、情感真挚著称,善于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捕捉他们天真烂漫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歌不仅充满童趣,还蕴含着对生命、成长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深受小读者的喜爱,是中国当代儿童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诗歌赏析

《我想》是一首充满灵气和想象力的儿童诗,其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的想象力和拟人化手法 这首诗的核心是“想”,诗人用孩童最擅长的方式——想象,将自己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诗中的“我”不再是被动地观察世界,而是主动地“参与”世界:

  • “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手变成了花苞,变成了阳光的牵引者,能“悠出声声春的歌唱”,这是听觉和触觉的奇妙结合。
  • “把脚丫装在柳树根上”:脚丫扎进泥土,汲取营养,长成“绿色的蓬帐”,这是生命力的象征,体现了与自然的深度连接。
  • “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视野被无限放大,可以俯瞰白云、仰望太阳,整个蓝天都成了“我的课堂”,这是一种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 “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这是想象力的升华,从“改造”自然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变成小草、小花,甚至轻盈的柳絮和蒲公英。

这些奇特的想象,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桃树、柳树、风筝、土地都变得生动可爱,充满了生命力。

纯真烂漫的儿童视角 全诗的语言简单、明快、口语化,完全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和心理特征。“悠呀,悠”、“长呀,长”、“望呀,望”这些重复的词语,不仅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更生动地刻画出孩子沉浸在自己想象世界中的专注和快乐,诗中没有复杂的道理,只有最纯粹、最直接的情感和愿望。

对自由和成长的向往 诗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变成风筝,可以在蓝天自由飞翔;变成蒲公英,可以“飞到遥远的地方”,这不仅是孩童对物理空间的向往,更是对精神世界广阔性的探索,而“长成绿色的蓬帐”、“变成小草、小花”则象征着对成长、对生命价值的向往,希望自己也像自然万物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

真挚的情感和温暖的结尾 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是结尾那一句:“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在经历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后,笔锋一转,回归到最现实、最温暖的亲情,这个转折充满了童真,也体现了孩子对家庭的依恋,无论想象多么遥远,家永远是最终的港湾,这让整首诗在浪漫之余,多了一份温馨和踏实,也升华了主题,让读者感受到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纯净。

《我想》是一首能够瞬间将人带回童年的诗歌,它用最朴素的文字,构建了一个五彩斑斓、充满无限可能的想象世界,它不仅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更细腻地捕捉到了那份纯真、那份好奇以及那份对家的深深眷恋,正是这种真挚的情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我想》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心中最美的诗歌之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