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司马迁名言警句,何句启迪后世最深远?

关于人生价值与坚韧不拔

这类名言是司马迁个人遭遇(宫刑之辱)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力量感。

司马迁名言警句,何句启迪后世最深远?-图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出处:《报任安书》
  • 解读:人终究会有一死,但死的意义和价值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不同,这是司马迁生死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精神支柱。
  • 适用场景:探讨生命的意义、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评价牺牲的价值。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出处:《报任安书》
  • 解读:自古以来,那些富贵但名声被磨灭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胸怀远大、行为不凡的杰出人物,才会被后人称颂,强调了真正的不朽在于功业和声名,而非一时的富贵。
  • 适用场景: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创造不朽功业,而非贪图眼前的物质享受。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出处:《报任安书》
  • 解读:我之所以忍辱偷生,被囚禁在污秽之地也不逃避,是遗憾我内心的心愿没有完成,平庸地死去,而自己的文章和才华无法流传给后世,这解释了他为何能忍受奇耻大辱,是为了完成《史记》这部不朽巨著。
  • 适用场景:说明为了远大目标而忍受暂时的屈辱和困难,是一种伟大的坚韧。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出处:《报任安书》
  • 解读:这是司马迁列举的一系列历史名人,他们在遭遇困厄、磨难时,反而将愤懑和情感倾注于创作,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作品,这不仅是历史事实,更是他为自己“发愤著书”寻找的依据和榜样。
  • 适用场景:论述逆境是创作的源泉、磨难能激发人的潜能,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奋起。

关于历史与治国

作为史学家,司马迁对历史规律、君王之道有深刻的观察。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出处:《报任安书》
  • 解读:这是司马迁为自己《史记》确立的宏大目标: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史学史上最宏伟的志向之一。
  • 适用场景:描述做学问的最高境界、表达宏大的学术抱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
  • 解读:天下的人们纷纷扰扰,都是为了利益而来;为了利益而往,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质,是司马迁对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精辟总结。
  • 适用场景:分析社会现象、解释商业行为、理解人性驱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引孔子语
  • 解读:当政者自身品行端正,不下命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如果自身品行不端,即使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强调了领导者的以身作则是至关重要的。
  • 适用场景:强调领导者的榜样作用、讨论管理艺术、道德教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 解读: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和果实吸引人,树下自然被人踩出一条小路,比喻为人真诚、品德高尚,自然会感召人心,赢得他人的敬仰和追随。
  • 适用场景:赞美品德高尚的人、说明真诚和实力比自我标榜更重要。

关于识人与处世

司马迁在《史记》中刻画了无数人物,对人性、交友、处世之道有独到见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 解读:当飞鸟被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死了,帮着打猎的狗就会被烹食,这是韩信在被刘邦猜忌时发出的悲叹,后来成为形容帝王与功臣关系的经典警句,提醒人们功高震主的危险。
  • 适用场景:警示成功后可能面临的危机、提醒对权力保持清醒。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 出处:《史记·苏秦列传》
  • 解读:羽毛还没有长丰满,就不能高飞,比喻实力还不够强大时,不能过早地施展抱负或挑战强敌。
  • 适用场景:劝诫人要积蓄力量、厚积薄发、不要冒进。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
  • 解读: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不断的诽谤可以毁灭人的骨头,比喻舆论的力量非常强大,足以颠倒黑白,置人于死地。
  • 适用场景:提醒人们警惕流言蜚语的危害、说明舆论的可怕力量。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 出处:《史记·郑世家》
  • 解读:因为权势和利益相结合而成为朋友,当权势和利益没有了,交情也就疏远了,揭示了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友谊是脆弱的。
  • 适用场景:分析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真诚友谊的可贵。

司马迁的名言警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

  • 源于深刻的个人体验:特别是《报任安书》中的文字,是他在人生最低谷时的呐喊,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 基于宏大的历史视野:他站在历史长河中观察兴衰更替,总结出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 触及人性的本质:无论是趋利避害、知恩图报还是功高震主,都精准地刻画了人性的复杂面。

这些名言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司马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在指引着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理解社会和历史。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