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范文
赏析篇目: 杜甫《春望》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范文赏析】
** 破国与深情:杜甫《春望》的家国悲歌与艺术匠心
开篇:总览全诗,点明主旨
杜甫的《春望》是“诗史”的典范之作,作于安史之乱时期,长安沦陷后诗人被困城中,此诗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将国仇家恨与个人身世之悲熔于一炉,通过凝练的语言和精巧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悲壮的春日图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家人的无限思念。
逐联解析:品味意象,解析情感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此联开篇即景,却景中含情,奠定了全诗沉郁顿挫的基调。“国破”与“山河在”形成强烈对比,昔日繁华的都城,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一个“破”字,写尽了国家的残破与动荡。“山河在”三字又蕴含着一种不屈的意志,山河依旧,人事已非,反衬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与诗人的无尽感慨,紧接着,“城春草木深”,一个“春”字点明了时令,本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但诗人笔下的长安城却是“草木深”,杂草丛生,人迹罕至,这春日的“盛景”与国家的“残破”形成巨大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昔日的人声鼎沸,如今的死寂荒凉,诗人内心的悲怆不言而喻。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是千古名句,运用了移情于景和互文见义的手法。“感时”与“恨别”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根源,诗人为何看到盛开的花朵会“溅泪”?为何听到鸟儿的鸣叫会“惊心”?并非花鸟无情,而是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时局的感伤和对家人的离别之恨,他将自己的悲情投射到外物之上,使得无情之物也仿佛有了人的情感,这里的“花溅泪”与“鸟惊心”可以互文理解为:我感时伤怀,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这种写法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那无法排遣的巨大悲痛。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此联由景生情,转向对战争现实的直接抒发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烽火连三月”是“国破”的具体写照,战火连绵不绝,社会动荡不安,这直接导致了“家书抵万金”的现实,在通讯极不古代,一封家书是维系家人情感的唯一纽带,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万金”是夸张手法,极言家书之难得与珍贵,这一联不仅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更写出了诗人作为普通人,对家庭和平的渴望与对亲人的牵挂,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实、丰满,充满了人情味。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联以诗人自身的形象作结,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面对国破家亡、战乱不休的现实,诗人忧心如焚,愁白了头发,一个“搔”字,生动地刻画出他焦虑不安、百无聊赖的动作形态。“白头”已是衰老的象征,而“搔更短”则说明忧愁的程度之深,以至于头发越搔越稀疏。“浑欲不胜簪”,连发簪都快要插不住了,这一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心力交瘁、衰老憔悴的形象,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在绝望中挣扎的爱国诗人的剪影,令人动容。
归纳手法,升华主旨
《春望》一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杜甫成功地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
- 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全诗无一处直抒胸臆说“我悲伤”,但每一句景物描写都浸透着诗人的悲情。
- 对比强烈,反差巨大:如“国破”与“山河在”,“春景”与“荒城”,增强了诗歌的张力。
- 炼字精准,意象传神:“破”、“深”、“溅”、“惊”、“短”等字,无一不精准地传达了情感。
- 由远及近,由景及人:从国家山河到城池草木,再到花鸟烽火,最后聚焦于诗人自身的白发,层层递进,情感不断深化。
《春望》不仅是一幅战乱时代的悲凉画卷,更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者之歌,它让我们看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更感受到了他那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伟大心灵。
诗歌赏析通用方法与结构
赏析一首诗,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结构,让您的分析更有条理、更深入。
通读全诗,初步感知
-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风格、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个人境遇),这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
- 朗读品味:大声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节奏和语调,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氛围。
- 疏通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剖析诗歌,深入解析
这是赏析的核心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解析意象与意境
- 意象:诗中描绘的具体事物(如“月”、“柳”、“花”、“鸟”等),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 意境:由意象组合而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是雄浑壮阔,还是清新秀丽?是凄凉萧瑟,还是欢快明朗?思考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营造意境的。
品味语言与炼字
- 找出诗中最能传神、最能体现主旨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如范文中的“破”、“深”、“溅”)。
- 炼字艺术:分析这些字词的妙处,它们是如何准确、生动地刻画形象、抒发情感的。
- 语言风格:是质朴自然,还是绮丽华美?是豪放雄健,还是婉约含蓄?
赏析表达技巧
-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设问、反问等,分析其作用,如使形象更生动、情感更强烈、语言更精炼等。
- 表现手法:
-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
- 结构技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层层递进、铺垫、伏笔等。
把握结构与层次
- 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开头如何破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如何收束,理清诗歌的叙事或抒情线索。
归纳主旨,总结评价
- 概括主旨: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诗歌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情感或哲理。
- 评价艺术特色:总结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主要成就。
- 个人感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诗歌带给你的启示或共鸣。
形成文字,规范行文
将以上分析组织成一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赏析文,建议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 开头(总):简述诗歌基本情况,提出中心论点。
- 主体(分):分点(分联、分层次)进行详细分析,可结合意象、语言、手法等方面展开。
- 总):总结全诗,升华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