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五大步骤
这五个步骤层层递进,帮助您系统地分析一首诗,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一步:初读感知,建立整体印象(“是什么?”)
这是鉴赏的起点,目标是抛开所有分析工具,纯粹地与诗歌对话。
- 放慢速度,大声朗读: 诗歌是语言的音乐,朗读可以帮助你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调,注意哪些词读起来有重音,哪些句子读起来流畅或拗口。
- 捕捉直观感受: 读完之后,不要急着思考,问问自己:
- 这首诗给我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是悲伤、喜悦、宁静,还是迷茫?)
- 哪个词、哪一行、哪个意象(月亮”、“孤舟”)最让你印象深刻?
- 诗中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或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了解背景信息(初步): 快速了解诗人的生平(他/她经历了什么?)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在什么时代、什么心境下写的?),这能为你提供重要的背景线索,但不要让背景信息先入为主地限制你的感受。
这一步的目标是: 建立一个未经分析的个人化印象,这是你所有后续分析的“情感锚点”。
第二步:解构文本,分析基本要素(“怎么写的?”)
这一步进入理性的分析层面,像拆解一台精密仪器一样,看诗歌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
分析意象与意境:
- 意象: 诗中具体的事物、景物或人物形象(如“柳树”、“残阳”、“酒杯”),诗人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要思考:诗人为什么选择这个意象? 它通常象征什么?(“柳”与“留”谐音,常象征离别)。
- 意境: 诗人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所营造出的整体氛围和境界,是“孤寂清冷”的,还是“雄浑壮阔”的?是“田园恬静”的,还是“都市喧嚣”的?
-
品味语言与炼字:
- 炼字(推敲): 找出诗中那些最传神、最精妙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思考为什么用这个字而不用另一个字?这个字好在哪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字就写出了春天的动态和生机)。
- 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是朴素自然,还是华丽辞藻?是直白如话,还是含蓄蕴藉?是豪放奔放,还是沉郁顿挫?
-
赏析修辞手法:
- 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
- 比喻、拟人: 使形象更生动。
- 夸张、对比: 使特点更突出。
- 用典: 引入历史故事或前人诗句,增加诗歌的厚度和内涵。
- 借代、象征: 使表达更含蓄、深刻。
-
把握结构与形式:
- 结构: 诗歌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是如何安排的?有没有情感的起伏变化?
- 形式: 是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还是现代诗?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押韵的格式是怎样的?(如AABB, ABAB等)句式是整齐还是参差?这些形式特点如何服务于内容?
这一步的目标是: 理解诗歌的“骨架”和“血肉”,明白诗人是如何运用技巧来构建这首诗的。
第三步:挖掘主旨,探究思想情感(“为什么写?”)
在理解了诗歌“怎么写”之后,我们要深入探究它“为什么写”,即诗人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核心思想。
- 概括主旨: 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或哲思?
- 联系背景: 将第二步了解的背景信息与诗歌内容紧密结合,诗人的个人遭遇(如贬官、思乡)、时代特征(如战乱、盛世)、社会思潮(如儒、道、佛)是如何在诗中体现的?
- 分析情感线索: 诗人的情感是如何发展的?是层层递进,还是跌宕起伏?有没有情感的转折点?
- 思考哲理内涵: 有些诗歌蕴含着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刻思考,它揭示了什么普遍规律或人生道理?
这一步的目标是: 抓住诗歌的“灵魂”,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时代价值。
第四步:综合评价,形成个人见解(“怎么样?”)
这是鉴赏的最高层次,要求你整合前面的所有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 评价艺术成就: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它的意象、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有何创新或卓越之处?
- 分析审美价值: 这首诗美在哪里?是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还是思想美?
- 提出个人观点: 你是否同意普遍的评价?你个人最喜欢诗中的哪个部分?为什么?这首诗在今天读来,给你带来了哪些新的启示?
- 比较阅读(可选): 将这首诗与诗人的其他作品,或与其他主题、风格相似的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它的特色和价值。
这一步的目标是: 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思考者和评论者,形成自己独特的鉴赏结论。
第五步:总结与表达,呈现鉴赏成果
将你的思考过程和结论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 组织语言: 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
- 总: 开篇点明诗歌的总体印象和核心主旨。
- 分: 分点论述你的分析,可以从意象、语言、结构、情感等角度展开,并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 总: 结尾总结诗歌的艺术价值和你的个人感悟。
- 引用诗句: 在分析中,务必引用原诗作为例证,让你的观点有据可依。
- 文采斐然: 鉴赏文章本身也应有一定的文采,用优美的语言去解析优美的诗歌。
实例演示:鉴赏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步:初读感知
- 朗读: 节奏感强,音韵铿锵有力。
- 感受: 气势磅礴,开阔豪迈,有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第二步:解构文本
- 意象与意境: “白日”、“山”、“黄河”、“海”构成了极其辽阔、壮美的自然景象,意境是雄浑高远、气象万千的。
- 炼字:
- “依”字写出了太阳缓缓落山的动态和依恋感。
- “入”字写出了黄河奔腾不息、一往无前的气势。
- “穷”字用得极好,有“看尽”、“探索到底”的意思,充满了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 结构与形式: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是典型的“景情结合”结构,对仗工整,语言质朴有力。
第三步:挖掘主旨
-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高瞻远瞩的胸襟和“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
- 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人民精神昂扬,诗人普遍具有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时代精神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第四步:综合评价
- 艺术成就: 全诗仅二十字,却写景、抒情、说理三者完美融合,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极其凝练,境界极其开阔,是五言绝句的千古绝唱。
- 个人见解: 它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壮美,更写出了人类精神的伟大,激励后人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第五步:总结表达 (将以上分析整合成一篇流畅的鉴赏短文)
鉴赏诗歌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最初的感性共鸣,到理性的文本细读,再到深度的思想挖掘,最后形成自己独到的审美判断,这个过程不仅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更能极大地提升你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多读、多想、多写,是提高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