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将从“为何用”、“用哪些”、“怎么用”三个维度,为你系统梳理申论中关于文化的名言警句及其运用方法。

为何要使用文化名言警句?(申论价值)
- 提升理论高度:名言警句往往是思想家、政治家或历史人物的智慧结晶,引用它们能迅速将文章的立意从具体现象提升到国家战略、民族精神的高度。
- 增强文化底蕴:文化是申论常考主题,引用与文化相关的名言,能体现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现文化自信。
- 优化文章结构:名言警句可以作为分论点的“题眼”或“总领句”,使段落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观点鲜明。
- 增强语言表现力:相较于平铺直叙的论述,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对仗工整、意蕴深远,能极大增强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
核心名言警句分类与应用场景(精选100句)
以下名言按照申论常见主题进行分类,并附上【应用场景】和【解读示例】,方便你理解和记忆。
文化自信与传承
这类名言适用于谈文化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主题。
| 名言警句 | 出处/作者 | 应用场景 | 解读示例 |
|---|---|---|---|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 习近平 | 开篇立论,总领全文的文化自信部分。 |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它源于我们五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 |
|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化。 | 龚自珍 | 论述文化安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保护好我们的历史,守护好我们的文化,就是守护民族的未来。 |
|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诗经·大雅》 | 论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 | 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正在于它能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
|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 成语 | 论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 我们既要珍视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要立足时代,开辟文化发展的新境界。 |
|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周易》 | 论述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以文化人。 | 文化是润物无声的教化力量,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塑造时代新人,引领社会风尚。 |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
这类名言适用于谈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主题。
| 名言警句 | 出处/作者 | 应用场景 | 解读示例 |
|---|---|---|---|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习近平 | 论述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回应人民期盼。 | 发展文化事业,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
|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 习近平 | 论文艺创作、文化工作的根本立场。 | 文化工作者要“俯下身、沉下心”,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孟子·梁惠王下》 | 论文化建设要关注民生,体察民情。 | 只有当文化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文化才能真正走进人民心中,成为凝聚人心的力量。 |
|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 《管子》 | 论述文化发展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 | 推动文化繁荣,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 |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这类名言适用于谈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
| 名言警句 | 出处/作者 | 应用场景 | 解读示例 |
|---|---|---|---|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费孝通 | 论述文明多样性,倡导包容互鉴。 |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不同文明,通过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林则徐 | 论述文化开放包容的重要性。 | 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融合外来文化的历史,只有开放,才能发展;只有包容,才能强大。 |
|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近者悦,则远者来。 | 《礼记·中庸》 | 论述以德服人、文化吸引力的作用。 |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经济和军事实力,更在于其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
| 声音相和,其德乃昭。 | 《管子·内业》 | 论述国与国之间和谐共处、文明对话。 | 国与国之间应加强沟通,求同存异,让文明的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 |
文化创新与时代精神
这类名言适用于谈文化与科技融合、培育创新文化、弘扬时代新风等主题。
| 名言警句 | 出处/作者 | 应用场景 | 解读示例 |
|---|---|---|---|
| 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礼记·大学》 | 论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必须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全方位创新。 |
|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 习近平 | 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作用。 | 文化创新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周易·系辞下》 | 论述面对新挑战,必须改革创新。 | 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传统文化必须主动求变,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 | 论述在文化发展道路上要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 尽管文化发展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
道德教化与价值观
这类名言适用于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等主题。
| 名言警句 | 出处/作者 | 应用场景 | 解读示例 |
|---|---|---|---|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 习近平 | 论述道德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极端重要性。 | 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道德滋养。 |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为政》 | 论述以道德教化为主、法治约束为辅的治理方式。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 论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道德准则。 | 这是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黄金法则”,也是中华文明“和合”思想的体现。 |
| 不学礼,无以立。 | 《论语·季氏》 | 论述文明礼仪对于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性。 | 倡导文明新风,要从规范个人言行做起,让讲文明、懂礼仪成为社会新风尚。 |
如何巧妙运用?(运用技巧)
仅仅记住名言是不够的,关键在于“用活”,以下四个技巧,助你妙笔生花:
用于开篇,定下基调
在文章开头引用一句高度概括、立意高远的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