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麻雀的诗歌,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儿童诗,都充满了对这种常见小生命的喜爱和观察,小麻雀的活泼、胆小、亲近人,都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这里为您精选了不同风格的几首小麻雀诗歌,并附上一些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小麻雀
在古典诗词中,麻雀常被称为“雀”或“黄口”,它们的出现往往带有田园生活的气息,或作为季节更替的标志。
《雀离》· 佚名(南北朝民歌)
雀离高树,下入荆棘。 借问雀子,何为自极? 悲故人,去高枝。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简短却意味深长的民歌,它描绘了一只麻雀离开了高大的树木,飞入了荆棘丛中,诗人通过设问,仿佛在与麻雀对话:“你为什么要这样自寻烦恼呢?” 最后一句点明了主旨:它是在为离开故人(或故枝)而悲伤,这首诗借麻雀的遭遇,抒发了对故友、故园的怀念之情,情感质朴而真挚。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虽然这首诗没有直接写麻雀,但它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在这幅画里,麻雀是最常见的“背景音”和“动态小景”,它们在柳树下叽叽喳喳,在屋檐下跳来跳去,与黄鹂、白鹭一同构成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读这首诗时,我们仿佛能听到不远处传来的麻雀的啁啾声,它们是这幅和谐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现代儿童诗中的小麻雀
现代儿童诗用更活泼、更贴近儿童的语言,描绘了小麻雀的可爱形象,充满了童趣。
《小麻雀》· 金波
屋檐下,竹竿上, 落着一只小麻雀。 小麻雀,叫喳喳, 好像在说: “小朋友,你好呀!” 我向它招招手, 它歪着小脑袋, 好像在问: “你手里拿的什么呀?”
【赏析】 金波先生的这首诗语言浅白,节奏明快,非常适合儿童朗诵,它将小麻雀拟人化,赋予了它与人交流的渴望,小麻雀“歪着小脑袋”的憨态可掬,以及它与人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温情和好奇,这首诗捕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瞬间,让孩子在轻松的韵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
《小麻雀》· 佚名(流传甚广的儿歌)
小麻雀,叫喳喳, 站在枝上看家家。 东看看,西瞧瞧, 好像在说: “你们都在忙啥?”
【赏析】 这首儿歌同样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小麻雀塑造成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小观察家,它“东看看,西瞧瞧”的姿态,生动地描绘了小麻雀警觉又活泼的特点,这首诗没有复杂的情节,只是抓住了麻雀最常见的一个瞬间,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童真童趣,易于传唱。
成人视角的现代诗
成人笔下的麻雀,有时不仅仅是可爱的,更承载了更深沉的情感和哲思。
《麻雀》· 徐志摩
麻雀儿,你这小小的生命, 你怎么懂得爱? 你怎么懂得忧? 你跳一跳,叫一声, 你把我的心都叫动了。
【赏析】 徐志摩的这首诗,将麻雀从一个普通的动物提升到了一个能引发人类情感共鸣的意象,诗人对着小小的麻雀发出一连串的追问,充满了惊奇与赞叹,麻雀简单的“跳一跳,叫一声”,在诗人听来,却蕴含着“爱”与“忧”这样复杂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微小生命的敬畏,以及在平凡中发现诗意的能力。
《麻雀》· 郑振铎(节选自《猫》)
(在郑振铎的著名散文《猫》中,有一段对被误解的小麻雀的描写,其文学性堪比诗歌)
那是一只小麻雀,羽毛还未丰满,是从窝里掉下来的,它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身上是灰褐色的羽毛,两只眼睛闪闪有光,十分可爱。
【赏析】 这段文字虽然出自散文,但它对麻雀的描写细致入微,充满了画面感和同情心,它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的神态,以及“嫩黄”的嘴角、“绒毛”的头部等细节刻画,将一只弱小、无助、惹人怜爱的小生命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白描手法,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
小麻雀虽小,却在诗歌中扮演了多重角色:
- 在古诗里,它是田园的点缀,是思乡的寄托。
- 在儿歌里,它是活泼的小伙伴,是好奇的观察家。
- 在现代诗里,它是生命的奇迹,是情感的触发器。
这些诗歌共同构成了对小麻雀这一平凡生命的礼赞,也让我们在文字中重新发现了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希望您喜欢这些关于小麻雀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