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2025高考诗歌思想感情题,今年考点有啥新变化?

诗歌思想感情包含哪些内容?

高考中要求我们分析的思想感情,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层次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

2025高考诗歌思想感情题,今年考点有啥新变化?-图1

第一类:忧国伤时与建功报国

这类感情多与家国命运、社会现实和个人抱负相关。

  1. 忧国伤时

    •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战乱中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同情。
    •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中对“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
    •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统治者醉生梦死、国家危亡的忧虑。
  2. 建功报国

    •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不服老、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展现了戍边将士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
    • 报国无门的悲愤:如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抒发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慨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第二类:人生感怀与思乡怀人

这是古典诗歌中最普遍、最核心的情感主题。

  1. 人生感怀

    •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了归隐田园后的恬淡闲适。
    • 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 青春易逝、时光流逝的苦闷:如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如李白《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抒发了仕途坎坷、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
  2. 思乡怀人

    • 羁旅愁思: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交织在一起。
    • 闺中怀人: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细腻地刻画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友人情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别的伤感,展现了旷达的胸襟和真挚的友情。

第三类:离愁别绪与贬谪之悲

这类感情与特定的人生境遇密切相关。

  1. 离愁别绪

    •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离别的伤感推向高潮。
    •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友人不要像小儿女一样挥泪告别。
    •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豪迈的语调安慰友人,充满力量。
  2. 贬谪之悲

    • 被贬的愤懑与不平: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描绘一个在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含蓄地表达了被贬后的孤寂与不屈。
    • 乐观旷达的胸襟: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身遭贬谪,却能看到新生事物的发展,展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四类:生活杂感与咏物言志

这类感情更为细腻和个人化。

  1. 生活杂感

    •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对哲理的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2. 咏物言志

    • 托物言志,表明心志:于谦《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咏石灰,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坚守节操的志向。
    • 描摹事物,抒发喜爱:贺知章《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拟人手法赞美了柳树的美丽和春天的生机。

高频题型与答题技巧

高考对思想感情的考查,通常有以下几种题型:

直接概括型

提问方式

  • 这首诗(或某联/某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技巧

  1. 抓关键词: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词,如“愁”“恨”“喜”“乐”“孤”“愤”“叹”等。
  2. 抓意象:分析诗中的核心意象(如“月亮”常思乡,“杨柳”常送别,“菊花”常高洁)。
  3. 抓主旨句:通常是诗的最后一句或议论、抒情的句子,是点明主旨的关键。
  4. 套用公式通过……(内容/意象),表达了……(情感)+……(情感)。

示例

问:阅读李清照《醉花阴》,概括其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词通过描写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孤独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和因离别而产生的内心孤寂与愁苦。

分析鉴赏型

提问方式

  • 这首诗是如何(或从哪些角度)表达……情感的?
  •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题技巧

  1. 分层分析:将诗歌(或某联)的内容分层,逐层分析其蕴含的情感。
  2. 手法先行:先指出诗歌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用典等),再分析该手法如何为表达情感服务。
  3. 意象关联:将具体意象与情感联系起来,说明“这个意象为什么能表达这种情感”。
  4. 结构梳理:对于情感变化的题目,要按照诗歌的行文顺序(如上阕/下阕,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梳理情感脉络。

示例

问:杜甫《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请分析其蕴含的复杂情感。 答案:

  1.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描绘秋日萧瑟的景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