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现代诗
《明灯》
你是长夜里, 第一声温柔的叩问, 是暗巷中, 一豆不灭的暖。

我曾在迷途的森林里, 被荆棘划破手掌, 被浓雾遮蔽方向, 以为世界只剩下无边的荒凉。
你亮了。 不是太阳般炽烈,要人仰望, 而是烛火般安静,在我身旁。 光,并不驱散所有的黑暗, 却足以让我看清脚下的路, 和前方,那一点点微茫的希望。
你或许是一句话, 一个眼神, 一本泛黄的书, 或是一段刻骨的过往。 在无数个将沉未沉的黄昏, 你用沉默的光, 为我撑起一片晴朗。
我也想成为一盏灯, 用我的微光, 去照亮另一个, 正在跋涉的灵魂。
《心灯》
心若有一盏灯, 便无惧长夜的寒冷。 风可以吹灭窗外的烛火, 却无法动摇, 灵魂深处那团不灭的火种。
它由爱点燃, 由信念守护, 在每一次跌倒后, 燃烧得更加通透。
它照亮自己的来路, 也温暖他人的归途。 在喧嚣的人海里, 它是唯一的坐标, 指引我, 走向内心深处那片, 最宁静的光明。
原创古风诗
《七律·明灯》
孤馆寒窗夜色深, 一灯如豆伴书吟。 驱散心中千层雾, 照亮笔底万古心。 非是金銮宫阙火, 能教寒士志气忱。 但求此光照前路, 不负平生一片忱。
经典古诗词中的“明灯”意象
“明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被用作比喻,其意蕴深远。
比喻佛法与智慧
这是“明灯”在古诗中最经典的用法,出自佛教经典。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唐·惠能《菩提偈》
解说: 这里的“明镜台”与“明灯”异曲同工,都比喻人本具的清净本性,慧能大师用这个比喻,强调要通过修行,擦去心灵的尘埃,恢复本来的光明智慧,这盏“心灯”,需要时时擦拭,才能长明。
**传灯已续心灯继,双璧还同水月齐。 **
—— 宋·释心月《送旃讲师》
解说: “传灯”是佛教中传承法脉的比喻,如同灯火相传,这里的“心灯”指代的是佛法智慧和觉悟的传承,每一代人都是一盏灯,照亮后来者的路。
比喻希望与指引
在失意和迷茫时,一盏灯或一个希望,就是指引方向的明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说: 虽然诗中没有直接出现“灯”字,但“沉舟”和“病树”象征了诗人的个人困境,而“千帆过”和“万木春”则是在困境中看到的希望之光,朋友的赠歌和劝酒,就像一盏明灯,重新点燃了诗人的精神,指引他走出低谷。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后文略)
——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解说: 在这首词的意境中,女子深居庭院,对外界的归程和爱人的行踪一无所知,内心充满了迷茫,如果她心中有一盏希望的“明灯”(即对团聚的期盼),那这盏灯也将在无尽的等待和阻隔中,变得微弱而摇曳,这里的“灯”是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比喻恩情与教诲
老师的教诲、前辈的提携,也常被比作照亮人生的明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唐·韩愈《师说》
解说: 虽然是散文,但道理与“明灯”相通,老师就是那个在人生迷途中,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他们用知识和品德为我们点亮一盏灯,指引我们前行。
希望这些诗歌和名句,能带给您关于“明灯”的更多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