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当代职场适用吗?

核心名言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当代职场适用吗?-图1

这句话虽然不是直接出自《史记》原文,但已成为廉颇最具代表性的“名言”,其背后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历史故事。


名言详解与出处

原文出处

这句话的原始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并不是一句简单的问话,而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廉颇虽老,尚善饭。 然与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召。

翻译过来就是: 廉颇虽然年纪大了,但饭量还很好,当他(赵王使者)请他吃饭时,不过一会儿工夫,廉颇就上了三次厕所,赵王(派去探望的使者)回报说廉颇确实老了,于是赵王便打消了重新起用他的念头。

名言的含义与背景

背景: 廉颇是赵国的“战神”,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因为与相如“将相和”以及多次被谗言陷害,被迫逃往魏国,后来,秦国屡次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赵王想起用廉颇,便派使者去探望他是否还能带兵打仗。

深层含义: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已经超越了字面意思,演变成一个著名的成语,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 自叹英雄迟暮: 这句话首先表达了廉颇对自己年事已高、不复当年之勇的感慨,他渴望为国效力,但又担心自己力不从心。
  • 渴望被重用的迫切: 在使者面前,他努力展示自己“饭量好”的强健体魄,是为了证明自己还能打仗,这是一种急切希望得到君王信任和重新启用的心情。
  • 讽刺君王的无情与昏庸: 赵王的使者因为受了郭开的贿赂,在回报时故意只提“三遗矢”(三次上厕所),而隐瞒了廉颇“尚善饭”的事实,这让廉颇的报国之心彻底落空,这句话也暗含了对君王听信谗言、不能识人用人的讽刺和无奈。
  • 后世的引申义: 人们使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时,通常是在询问:
    • 一个领域的老专家或老前辈,是否宝刀不老,还能继续发挥作用。
    • 一个年长者是否还有当年的能力和精力。
    • 有时也带有一种自嘲或感叹岁月流逝、英雄不再的意味。

其他相关言论

除了这句“名言”,廉颇还有一句非常著名的、体现其性格和气节的话,同样出自《史记》:

我思用赵人。

出处与背景: 这句话发生在廉颇被迫逃亡到魏国大梁后,赵国曾因秦国的军事压力而想重新起用他,派使者唐玖前去探望,席间,郭开再次贿赂使者,使者便回报赵王说:“廉颇虽然还能吃饭,但和我坐了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因此作罢。

后来,燕国派来的大将剧辛(曾是赵国将领)听说廉颇在魏国,便说:“廉颇很容易对付,他当年是赵国的将领,和秦军交战,被秦军打败逃跑了,如今怎么能是燕国的对手呢?”廉颇听后非常愤怒,说:“剧辛这小子,太无礼了!我当年在赵国,所率领的军队能以一当十,我思念着为赵国效力(我思用赵人),剧辛这等小人,哪里懂得用兵!

后来廉颇果然击败了剧辛。

含义: “我思用赵人”这句话,虽然简短,却充满了力量,深刻地体现了:

  • 深沉的爱国情怀: 他心里想的始终是自己的祖国赵国,渴望为赵国效力,这是他一生戎马的核心动力。
  • 强烈的自尊与自信: 他对自己过去的功绩和军事才能充满自信,对像剧辛这样的小人的轻视不屑一顾。
  • 一生的遗憾: 这句话也道尽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有心报国,却无门可入,最终客死他乡。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是最广为人知的“名言”,它浓缩了廉颇晚年的无奈、渴望与悲愤,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成语。
  • “我思用赵人” 则更能体现廉颇作为一代名将的赤胆忠心和英雄本色,是他一生抱负的真实写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