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核心目标
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层面:

-
感受与欣赏:
- 感受诗歌的魅力: 体会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特点。
- 理解诗歌情感: 能通过诗歌的意象(如月亮、柳树、落日等)和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思乡、喜悦、孤独、豪迈等)。
- 积累优美诗句: 背诵并积累一些经典的诗歌,为语言表达打下基础。
-
思考与探究:
- 了解诗歌体裁: 初步认识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现代诗等不同体裁的特点。
- 探究诗歌创作: 了解诗人是如何观察生活、捕捉灵感、运用想象和修辞手法来创作诗歌的。
-
表达与创作:
- 学习写诗方法: 学习简单的诗歌创作技巧,如抓住意象、运用比喻拟人、讲究押韵和节奏。
- 尝试创作诗歌: 能够围绕一个主题,运用学过的方法,尝试写一首简单的现代诗。
单元常见学习内容与活动
这个单元通常包含以下几类学习活动,它们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读诗”走向“写诗”。
诗歌朗诵会
这是最常见的开场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有声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 形式: 个人朗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男女对诵等。
-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可以配上简单的动作或背景音乐,增强表现力。
- 示例篇目(可能涉及):
- 古体诗: 李白的《静夜思》(思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亲)、孟浩然的《春晓》(喜悦)。
- 现代诗: 冰心的《繁星·春水》(母爱与自然)、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离别与眷恋)、金波的作品(童趣与想象)。
诗歌知识分享会
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分组合作,分享与诗歌相关的知识,拓宽视野。
- 分享主题可以包括:
- 诗人的故事: 如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放,杜甫“诗圣”的忧国忧民。
- 诗歌的体裁: 什么是绝句(四句)?什么是律诗(八句)?什么是词?
- 诗歌的意象: 为什么月亮常代表思乡?为什么柳树常代表送别?
- 有趣的诗歌形式: 如藏头诗、回文诗、数字诗等。
诗歌赏析与仿写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是学习写诗的有效途径。
- 赏析: 以一首小诗为例,带领学生分析它的写法,分析金波《我们去看海》中“我们去看海/海风扑面来/海是我们的故乡”是如何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情感的。
- 仿写: 提供句式或结构,让学生模仿创作。
- 仿写示例:
- 原句: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 仿写: 天上的风雨来了,花儿收起了它的笑脸。
- 原句: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 仿写: 井底的蛙!/你坐井观天时,/世界便窄了。
- 仿写示例:
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
这是单元的核心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诗歌融入生活。
- 创办“诗社”: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诗社,定期交流作品。
- 制作“诗集”: 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插图,制作成一本精美的个人诗集或班级诗集,诗集可以包含“诗海拾贝”(摘抄)、“我的创作”等板块。
- 举办“诗歌朗诵会”: 将班级变成一个小舞台,展示自己的朗诵和创作成果。
如何写一首简单的现代诗?(创作小技巧)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写现代诗比写古诗更容易上手,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
寻找灵感,确定主题:
- 从生活中找:校园的一角、妈妈做的饭菜、雨后的彩虹、一次难忘的旅行。
- 从情感中找:开心、难过、思念、感动、期待。
- 小技巧: 带着好奇心去观察,把平凡的事物看作不平凡。
-
抓住意象,用感官描写:
- 意象: 就是诗中具体的、能引发联想的事物,比如写“春天”,不要只说“春天来了”,可以写“柳枝抽出了嫩芽,小溪唱起了歌,风筝飞上了天空”。
- 感官: 用眼睛看(颜色、形状),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用身体感受(冷暖、触感)。
- 示例: 写“秋天”,不要只说“秋天是金色的”,可以写“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稻穗笑弯了腰,空气中满是果香。”
-
运用修辞,让语言更美:
- 比喻: A像B,例:云朵是天空的棉花糖。
- 拟人: 把事物当人来写,例:风儿在和小草说悄悄话。
- 排比: 结构相似、意思相关的句子放在一起,例: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
讲究节奏和押韵:
- 节奏: 通过句子的长短变化来形成节奏感,短句显得有力,长句显得舒展。
- 押韵: 不需要句句都押,可以在关键句的末尾押上相近的韵,读起来会更顺口,押“ang”韵(光、亮、唱、想)。
示例:学生作品赏析
《如果我是……》**
如果我是风, 我会悄悄地溜进教室, 翻动同学们的书页, 告诉他们,春天快要来了。
如果我是雨, 我会轻轻地敲打窗户, 唱着一首催眠的歌, 让劳累的妈妈安心地睡。
如果我是太阳, 我会暖暖地照耀大地, 融化冰雪, 唤醒沉睡的种子。
点评: 这首小诗主题明确,想象丰富,作者运用了拟人(风“溜进”,雨“唱歌”)和比喻的修辞,语言生动,结构上采用了排比,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充满了童真和美好的愿望,是一首很棒的习作。
希望这份详细的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诗歌学习内容,并激发你对诗歌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