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学苦读”的名言警句,浩如烟海,蕴含着古人对求学的深刻理解,这里为您整理了一些经典且广为流传的名言,并按不同主题和出处进行了分类,方便您查阅和理解。

强调勤奋与刻苦
这类名言直接点明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出处:韩愈(一说为后人集句而成,但流传甚广)
- 释义:知识的山峰上,唯有勤奋才能开辟出一条道路;知识的海洋中,唯有刻苦才能划动一叶扁舟,这是劝勉人们勤奋学习的千古名句。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出处:韩愈《进学解》
-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却因为贪玩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成就,却因为随波逐流而败坏,强调了勤奋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出处:颜真卿《劝学》
- 释义:三更的灯火,五更的鸡鸣,正是男儿发奋读书的好时光,描绘了古人惜时如金、刻苦攻读的景象。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出处:颜真卿《劝学》
- 释义: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等到年老时才后悔读书太晚了,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及早用功。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出处:出自古代民间谚语,常与古代诗词意境相合。
- 释义:宝剑的锐利锋芒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来的,梅花的清香是从严寒的冬日中散发出来的,比喻人的本领和成就需要经过艰苦的锻炼和磨砺。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出处:《周易》
- 释义:宇宙的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也应效法天道,自我奋发,永不懈怠,这是学习精神最根本的哲学来源。
强调积累与坚持
这类名言说明了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出处:荀子《劝学》
- 释义: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出处:荀子《劝学》
- 释义:如果刻一下就放弃,即便是腐朽的木头也折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即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强调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出处:老子《道德经》
- 释义: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一筐的泥土堆积起来的,说明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源于微小的开始和不懈的积累。
-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 出处:出自罗大经《鹤林玉露》等,是民间流传的谚语。
- 释义: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绳子不停地锯,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强调珍惜时间与专注
这类名言提醒人们要抓住光阴,心无旁骛地学习。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出处:《汉乐府·长歌行》
- 释义: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等到年老时,悲伤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是关于珍惜时间的最直白、最深刻的告诫。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出处:出自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后成为民间俗语。
- 释义:一寸光阴和一寸黄金一样宝贵,但一寸黄金却买不到一寸光阴,形容时间极其宝贵。
-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 出处:虽非出自某一篇古文,但“专心致志”出自《孟子·告子上》,“心无旁骛”是后人总结的意境。
- 释义:学习时要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精神集中,全神贯注。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出处:韩愈《进学解》
- 释义:此句不仅强调勤奋,也点出了“嬉”(玩乐)和“随”(随波逐流)是学习的两大敌人,强调了专注和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强调学与思的结合
这类名言指出,学习不仅要勤,更要善思,否则就是死读书。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出处:《论语·为政》
- 释义: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没有收获,这是孔子对学习方法论的精辟总结。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出处: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 释义: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送来活水,这里用“源头活水”比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带来的新知识、新思想,是保持心智清澈明亮的根本。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出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释义: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肤浅的,要想透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实践,强调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这些名言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勤学苦读”的内涵:
- 态度上,要“自强不息”,珍惜“一寸光阴”。
- 方法上,要“勤”于积累,“思”与“学”结合,并“躬行”实践。
- 精神上,要“锲而不舍”,有“水滴石穿”的毅力。
希望这些名言能给您带来启发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