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关于儿童的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中,有一片专为儿童开辟的绿地,这里语言轻盈,意象鲜活,情感纯真,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孩子们与广阔的世界,理解这些诗歌,如同掌握一把钥匙,能开启审美与想象的大门。

关于儿童的现代诗歌-图1

认识儿童诗的独特面貌

儿童诗与现代诗同属诗歌范畴,却拥有独特气质,它语言简洁明快,节奏鲜明,常带有音乐性,易于朗诵和记忆,意象选择贴近儿童生活,星星、露珠、蒲公英、小蜗牛都是常客,情感表达直接而真挚,或充满好奇,或洋溢欢乐,或流露淡淡的哲思。

这类诗歌的“出处”并非遥不可及,它们散见于儿童文学刊物、诗歌选集、语文教材,以及许多诗人的专集中,儿童文学》杂志就经常刊登优质儿童诗作。

代表性诗人与作品解读

金波先生创作了大量优秀儿童诗,他的《春的消息》就是典范:“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诗句干净利落,“摇绿”“漂白”动词生动传神,从儿童视角捕捉春天特征,传递出发现春天的欣喜。

另一位诗人林焕彰的作品《影子》也极具特色:“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一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一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诗人将影子这普通现象,通过比喻和重复手法,转化为朋友和小狗,赋予它生命和情感,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

创作背景与时代印记

许多经典儿童诗的诞生,与诗人对童年的珍视有关,圣野先生在谈及《欢迎小雨点》创作时提到,灵感来源于观察女儿在雨中的欢快情景,他想记录下这种纯真喜悦,于是写下:“来一点,不要太多/来一点,不要太少/来一点,小蘑菇们撑着小伞等/来一点,小荷叶们站出水面来等。”这种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拟人化处理,源于对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

随着时代发展,儿童诗题材也在扩展,除了传统自然主题,开始出现关于城市生活、科技发展、情绪管理等新内容,比如描绘地铁的诗歌:“地铁是地下的铁龙/每天载着人们穿梭/从黑暗到光明/像时光隧道一样神奇。”这类作品反映了当代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现代城市文明。

多种方式走进儿童诗

家庭中可以营造诗歌氛围,选择适合的诗集放在书架上,在固定时间进行“诗歌时刻”,全家一起朗读,不必要求孩子立即理解,重在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可以将诗歌抄录在漂亮卡片上,贴在孩子房间,定期更换。

教育机构里,诗歌教学可以更系统化,教师可以设计“诗歌工作坊”,引导孩子通过绘画、表演、音乐等方式表现诗歌内容,比如读完关于春天的诗,可以带孩子到户外寻找诗中描写的景象;读完关于动物的诗,可以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艺术手法与创作启发

儿童诗常用拟人手法,赋予万物生命。“夜晚的星星眨着眼睛”“清晨的露珠在草叶上跳舞”,这些表达符合儿童“泛灵论”的认知特点,比喻也极为常见,但喻体一定是儿童熟悉的,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天上的白云像棉花糖”。

重复是儿童诗重要手法,通过词语、句式或段落的重复,营造节奏感,加深印象,对比手法也经常使用,比如大小、高低、动静的对比,帮助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概念。

对于想要尝试创作的人,建议从观察日常生活开始,孩子的游戏、校园生活、家庭趣事、自然现象都是好题材,使用新鲜生动的语言,避免陈词滥调,可以练习“意象并置”技巧,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意象放在一起,产生新奇效果,书包里装着整个海洋的秘密”“笑容像突然打开的彩虹”。

儿童诗的深层价值

优质儿童诗不仅是语言艺术,更是情感教育和思维训练,它培养语言敏感性,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当孩子读到“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你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去”,这种假设性思考正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在数字化时代,诗歌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阅读体验,它短小精悍,适合在碎片时间阅读,却能带来长时间的思考与回味,诗歌中蕴含的节奏和韵律,有助于语言能力发展,而凝练的表达方式,则训练了思维的精确性。

选择儿童诗歌时,应注重作品的文学质量和情感健康,优秀的儿童诗不说教,不粗糙,它用诗意的方式说话,尊重儿童的智力,保护他们的天真,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它像春雨,润物无声;像萤火,在记忆深处点亮温柔光芒。

真正优秀的儿童诗,是诗人蹲下身来,与孩子目光平视后的创作,它既保留诗歌的艺术特质,又契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把这样的诗歌交到孩子手中,不仅是给予文学启蒙,更是为他们建造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精神花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