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宝库中灿若星辰,从古至今,无数诗人都用他们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千姿百态。

夏,可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阔,也可以是“小扇引微凉”的闲适;可以是“绿树阴浓夏日长”的慵懒,也可以是“清风无力屠得热”的酷热。
下面我将为您分类呈现一些描写夏的经典诗歌,并附上简要赏析,希望能带您领略不同风格的夏日之美。
壮阔荷塘与热烈生机
这类诗歌着眼于夏日的宏大景象,充满生命力与色彩感,尤以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这首诗是夏日诗歌的巅峰之作,诗人一开篇就用“毕竟”二字,强调了六月的西湖与众不同,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用“无穷碧”描绘荷叶一望无际、与天相接的磅礴气势,用“别样红”刻画出荷花在骄阳下那鲜艳夺目、明艳照人的色彩,一“碧”一“红”,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感极强,将盛夏西湖的壮美与热烈表现得淋漓尽致。
闲适消夏与恬淡生活
夏日的午后,常常伴随着蝉鸣、树荫和一丝慵懒,这类诗歌捕捉了夏日里的宁静与惬意。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夏夜图,夕阳西下,明月东升,诗人解开头发,敞开窗户,享受着傍晚的清凉,晚风送来荷花的清香,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这“香”与“响”,调动了读者的嗅觉和听觉,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在这美好的景致中,诗人却因没有知音共赏而生出几分寂寥,最后引出对友人的思念,使得这首闲适之作平添了深厚的情感。
酷暑难耐与焦灼心境
夏天不仅有美好,也有难耐的炎热,这类诗歌或直接描绘酷暑,或借景抒发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赏析】 白居易这首诗直白地写出了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他给出的答案是“心静自然凉”,诗人端坐院中,虽然眼前没有多余的东西,但窗下有徐徐清风,只要内心平静,房间空旷,自然就能感到凉爽,这是一种充满哲理的生活智慧,将夏日的酷热转化为一种内心的修行。
《夏日暑热》 [宋] 陆游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已困倚北窗卧,梦犹执弓城南关。 安得万里风,之身出尘寰。 世界正热铁,何隙求冰颜?
【赏析】 这首诗则充满了动感与夸张。“清风无力屠得热”,把炎热拟人化,说连清风都战胜不了它,太阳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上山,极言其酷热难当,诗人即使在梦中都还在为国事操劳(执弓守城),更衬托出现实中暑热的烦闷,全诗充满了焦灼与无奈,与白居易的“心静自然凉”形成了鲜明对比。
田园农忙与辛劳生活
对于农人而言,夏天是农事最繁忙的季节,这类诗歌展现了夏日田园的另一面——辛劳与汗水。
《观刈麦》 [唐] 白居易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农人夏日劳作的千古名篇。“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十个字便将农人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情景描绘得如在眼前,他们的双脚被暑热的土地蒸烤,后背被烈日灼烧,已经筋疲力尽,却感觉不到炎热,只是珍惜着夏日的每一分每一秒,希望能多干一些农活,这种“力尽不知热”的忘我精神,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现代诗中的夏天
现代诗的语言和意象更加自由多变,对夏天的描写也更具个性。
《夏天的太阳》 [顾城]
夏天的太阳, 太阳的夏天, 火一样地燃烧, 在枝上,在叶上, 在花上,在梦里。
【赏析】 顾城的这首短诗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他反复咏叹“夏天的太阳”,用“火一样地燃烧”来定义它,阳光无处不在,从枝头到花蕊,甚至进入了人们的梦境,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将夏日阳光的炽热与生命力用一种纯粹而热烈的方式表达出来。
希望这份不同风格的夏日诗歌合集,能为您带来一丝清凉,或是一份火热,让您感受到夏天的丰富与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