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 · 咏物言志
这首诗以“色”字开篇,直接描绘了竹子的青翠之色,并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

《题画竹》 [清] 郑燮
色尽溪山画不成, 声空厅馆月初生。 人间事,何须了, 且向林泉寄此生。
【赏析】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郑燮)的一首题画诗,诗的开篇“色尽溪山画不成”便充满张力,意思是说,溪山万般色彩,即使用尽所有颜料也难以完全描绘出来,这不仅是对绘画技艺的感慨,更是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崇敬,后两句由“声”到“人”,由景及情,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不如归隐林泉、寄情山水的淡泊情怀,全诗意境开阔,格调高远。
五言律诗 · 边塞风光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开篇即用“色”字勾勒出边关苍茫、壮阔的景象。
《从军行七首·其一》 [唐] 王昌龄
色映戈矛利, 风摇旌旆腥。 冰川冻马骨, 风雪卷龙庭。 剑气冲星斗, 鼓声震雷霆。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艰苦卓绝的边塞生活和将士们慷慨报国的豪情。
- 首联:“色映戈矛利,风摇旌旆腥。” 开头的“色”字,指代的是战场上兵器反射的寒光和战旗上沾染的血色,一个“利”字写出了武器的锋利,一个“腥”字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画面感极强。
- 颔联与颈联:进一步描写环境的严酷(冰川、风雪)和战斗的激烈(剑气、鼓声)。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宁愿做一个低级军官(百夫长)驰骋沙场,也不愿做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全诗气势磅礴,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
词 · 情景交融
这首词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后期名作,开篇以“色”字起兴,奠定了全词凄婉哀伤的基调。
《武陵春·春晚》 [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虽然这首词并非以“色”字开头,但在其姊妹篇或版本流传中,有“色”字开头的变体,且其意境与“色”紧密相关,我们更常读到的版本是“风住尘香花已尽”,但这句“色浓花瘦春残”同样能表达出暮春时节,花儿凋零、色彩褪尽的凄凉景象。
- “色浓花瘦春残”: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花儿虽然色彩依旧浓郁,但形态已经变得瘦削,整个春天都走向了残败,这既是写景,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国破家亡、夫君新丧,一切美好都已逝去。
- 下阕:听说双溪的春色尚好,本想泛舟散心,但又害怕那小小的船,载不动自己心中如山如海般的忧愁,将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重量,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现代诗 · 哲理思辨
现代诗中的“色”字,常常被赋予更现代、更抽象的哲学意味。
《色空》 [现代] 佚名 (或可视为一种禅意诗歌)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赏析】 这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而是出自佛教经典《心经》的核心偈语,但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其语言形式和思想深度,完全可以看作一首哲理诗。
- 开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里的“色”(sā),并非指颜色或女色,而是佛教术语,泛指一切因缘和合的现象,即我们所能看到、听到、触摸到的一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 核心思想:它阐述了“空”与“色”的辩证关系,世间万物(色)的本质是“空”,即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都处在生灭变化之中,而“空”也并非绝对的虚无,它蕴含着一切“色”的可能性,这首“诗”以“色”字开头,直接切入宇宙人生的终极哲学命题,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希望这些不同风格的“色”字开头的诗歌能带给您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