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字在这里读作 jū,是一种鱼的名字,叫“鱼雎”或“王雎”,据说这种鱼有偶居不离的习性。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位于“国风·周南”部分,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子对美丽女子爱慕之情的诗,它以水边雎鸠和鸣起兴,描绘了君子追求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美好过程。
下面为您带来《关雎》的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
《诗经·周南·关雎》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悠我心,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 关关 (guān guān):象声词,形容雎鸠鸟的叫声和谐。
- 雎鸠 (jū jiū):一种水鸟,鱼鹰或鱼狗,常捕鱼为食。
- 洲 (zhōu):水中的陆地。
- 窈窕 (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的样子。
- 淑女 (shū nǚ):善良美好的女子。
- 君子 (jūn z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统称,这里指那位追求女子的男子。
- 好逑 (hǎo qiú):好的配偶,好,喜爱,逑,配偶。
- 参差 (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 荇菜 (xìng cài):一种水生植物,嫩叶可食。
- 流 (liú):这里是“求取”、“捞取”的意思。
- 寤寐 (wù mèi):寤,醒着;寐,睡着,指日日夜夜,时时刻刻。
- 思服 (sī fú):思念,服,思念。
- 辗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形容思念之深。
- 采 (cǎi):采摘。
- 琴瑟 (qín sè):两种弦乐器,合奏时声音和谐,这里指用音乐来与淑女交流,增进感情。
- 友 (yǒu):亲近,友爱。
- 芼 (mào):选择,采摘。
- 钟鼓 (zhōng gǔ):古代乐器,指代盛大的婚礼典礼。
- 乐 (lè):使……快乐,取悦。
白话译文
雎鸠关关相对唱,在那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捞它。 文静美好的好姑娘,醒来睡去都想她。
追求她却没法得到,醒来睡去都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之情啊,翻来覆去难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采它。 文静美好的好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拣它。 文静美好的好姑娘,敲钟打鼓取悦她。
诗歌赏析
《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其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都非常高,堪称千古传诵的典范。
兴、观、群、怨的完美体现
- “兴”:全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雎鸠鸟成双成对,在河洲上和谐鸣叫,这自然和谐的场景,恰好象征着君子对淑女美好、专一的爱情追求,这种手法含蓄蕴藉,将情感寄托于景物,不着痕迹地引出了主题。
- “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观察到古代青年男女纯真而热烈的情感世界,以及当时社会对“君子”和“淑女”理想的审美标准。
- “群”:诗歌所描绘的爱情观是健康、积极、符合社会规范的,它不是单相思的苦恋,也不是占有式的掠夺,而是一种追求、尊重、最终以礼乐结合的美好过程,具有社会教化意义。
- “怨”:诗歌中也表达了“求之不得”的“怨”情,但这种“怨”是克制的,是“辗转反侧”的内心煎熬,而非怨天尤人或指责对方,体现了情感的深度和真诚。
结构清晰,层层递进
诗歌的结构非常巧妙,情感发展线索清晰:
- 第一章:点明主题,雎鸠和鸣,引出“淑女”与“君子”的爱慕关系。
- 第二、三章:写思慕之苦,通过采摘荇菜的反复动作,衬托出君子对淑女日夜不息的思念,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辗转反侧的痛苦,这是情感的第一个波折和深化。
- 第四、五章:写愿望的实现,从“思服”到“友之”,再到“乐之”,情感从苦闷的思念转向了和谐美好的结合,用“琴瑟”象征亲密无间,用“钟鼓”象征盛大婚礼,将爱情推向了圆满的结局。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全诗共五章,除第一章外,后四章都采用了“参差荇菜”和“窈窕淑女”的重章叠句形式,但每一次重复,情感的内涵都在递进:从“流之”(追求)到“采之”(亲近)再到“芼之”(选定),动作越来越确定;从“寤寐求之”(苦苦追求)到“琴瑟友之”(和谐相处)再到“钟鼓乐之”(欢庆结合),关系也越来越亲密,这种回环往复的咏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情感表达更加缠绵悱恻,余味无穷。
总结来说,《关雎》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它更是一幅描绘古代理想婚恋的画卷,它以景起兴,以情动人,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将人类最美好的爱情情感,用最质朴、最典雅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被誉为“万古第一情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