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诗歌饮湖,诗与湖如何共酿醉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诗歌饮湖,诗与湖如何共酿醉意?-图1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逐句赏析

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 字面意思:在晴朗的天气里,西湖水面波光粼粼,景色真是美极了。
  • 意象解析
    • 水光潋滟: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视觉描写。“潋滟”二字,音韵优美,形象地描绘出阳光照耀下,西湖水面波光闪烁、金光粼粼的样子,你可以想象一下,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每一道波纹都反射着太阳的光芒,闪闪发光。
    • 晴方好:“方好”点明了时间——晴朗之时,景色正好,这句诗写的是西湖的“晴景”,展现的是一种开阔、明媚、热烈的美。

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 字面意思:如果下起雨来,西湖周围的群山在迷蒙的雨雾中,景色也别有一番奇妙之处。
  • 意象解析
    • 山色空蒙:“空蒙”二字,精妙绝伦,它描绘的是一种烟雨迷蒙、若隐若现的景象,远处的山峰在雨雾中时隐时现,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显得朦胧、温柔而富有诗意。
    • 雨亦奇:“亦奇”说明,雨天不仅不破坏西湖的美,反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奇特的意境,这句诗写的是西湖的“雨景”,展现的是一种含蓄、温婉、朦胧的美。

第三、四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字面意思: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那无论是淡雅的妆容,还是艳丽的浓妆,都同样适合她,都非常美丽。
  • 意象解析
    • 西子:即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她出生于浙江诸暨,与西湖同属浙江,这个比喻非常贴切。
    • 淡妆浓抹:这是一个绝妙的对比。
      • 淡妆:对应前文的“雨景”,雨中西湖,山色空蒙,像西施不施粉黛、天生丽质的“淡妆”,清丽脱俗。
      • 浓抹:对应前文的“晴景”,晴西湖水光潋滟,像西施精心打扮、光彩照人的“浓抹”,明艳动人。
    • 总相宜: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说的是,无论西湖是晴是雨,是浓是淡,都恰到好处,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种美,不是刻意的修饰,而是源于其内在的、浑然天成的风韵。

诗歌主旨与艺术特色

  1.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不同景色,赞美了西湖无论在任何天气、任何状态下都无与伦比的自然之美,诗人认为,西湖的美是一种超越了具体形态的、内在的、永恒的美。

  2. 艺术特色

    • 对比鲜明:诗的前两句将“晴”与“雨”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并置,形成强烈对比,但两种景色都同样迷人,为后面的比喻做足了铺垫。
    • 比喻绝妙:将西湖比作西施,是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这个比喻不仅贴切(同在浙江),更将西湖的自然景观提升到了一种人文的、艺术的审美高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在于其内在的气质,外在的形式只是锦上添花。
    •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潋滟”、“空蒙”等词语极富表现力,短短四句,却意境开阔,余味无穷,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不仅仅是在写景,更是在写一种审美的境界,他告诉我们,真正的美是“总相宜”的,是不拘一格的,西湖如此,西施如此,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或许都拥有这种淡妆浓抹皆动人的魅力,这首诗也因此成为咏叹西湖的千古绝唱,后人甚至有“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说法,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