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衰败与动荡的底色
晚唐的社会政治状况是理解其诗歌风格的钥匙,这一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激烈,中央政府权威日渐衰落,特别是“甘露之变”(835年)后,皇帝被宦官软禁,朝政黑暗,士大夫阶层普遍感到失望、压抑和幻灭。黄巢起义(875-884年)更是对唐王朝的致命一击,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这种国势日衰、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为晚唐诗歌注入了浓厚的感伤、悲观和批判色彩。
主要风格特点
感伤哀婉,意境凄清
这是晚唐诗歌最显著的情感基调,与盛唐的昂扬乐观、中唐的反思探索不同,晚唐诗人普遍笼罩在一种末世悲凉的情绪中,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前途的迷茫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代表诗人: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 名句举例:
- 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追忆往昔,却只有一片惘然,充满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借古讽今,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发出沉痛的哀叹。
- 许浑《咸阳城东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以荒芜的景象,抒写历史的沧桑与兴衰之感。
题材转向:从家国天下到个人情怀
由于政治理想的破灭,晚唐诗人的创作视野从广阔的社会现实和边塞风光,收缩到个人生活、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他们更多地关注:
- 爱情与艳情: 尤其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将爱情写得缠绵悱恻、朦胧深邃,充满了象征和暗示。
- 咏史怀古: 杜牧是此中高手,他善于在咏史中融入自己的见解和感慨,笔锋犀利,见解深刻,被称为“二十八字史论”。
- 隐逸闲适: 在乱世中,一些诗人选择归隐山林,追求精神上的慰藉,他们的诗歌风格清丽、冲淡,如司空图的诗歌。
- 山水田园: 继承王维、孟浩然的风格,但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画面的感伤色彩。
艺术追求:精工雕琢,词采华美
晚唐诗人非常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语言美,他们不再追求盛唐诗的天然去雕饰,而是刻意追求精工雕琢、辞藻华丽、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
温李”风格: 温庭筠和李商隐是晚唐诗歌艺术成就最高的代表,并称“温李”,他们的诗歌:
- 意象密集: 喜欢使用密集的、色彩艳丽的意象,营造出华丽而朦胧的意境。
- 语言精美: 锤炼字句,追求语言的华美和典丽。
- 对仗精工: 尤其是律诗,对仗极为工整,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 象征与暗示: 诗歌意蕴深长,尤其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多采用象征、隐喻的手法,意旨朦胧,解读空间极大。
-
代表诗人: 李商隐、温庭筠。
“绮丽”与“清丽”两种风格的分野
晚唐诗坛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流派:
- 绮丽派”(或称“词为艳科”):以温庭筠**为代表,他的词(花间词鼻祖)和部分诗歌,风格浓艳、华丽、辞藻堆砌,内容多写闺怨情思,追求感官上的美感,其诗风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巨大。
- 清丽派”:以杜牧许浑刘沧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也讲究词采,但风格相对清新、自然、明快**,在感伤中透出一股俊逸之气,杜牧的诗歌尤其体现了这一点,既有深沉的历史感慨,又有潇洒的个人情怀。
“**韵外之致”与“味外之旨”的理论探索
晚唐诗人不仅创作实践成就斐然,在诗歌理论上也有重要贡献。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系统地探讨了诗歌的风格和意境,他提出著名的“四外说”: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这强调了诗歌不应停留在字面的描摹,而应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让读者在品味中获得超越文字本身的审美感受,这种理论深刻影响了宋代及以后的诗歌批评和创作。
代表诗人及其风格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晚唐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深情绵邈、辞藻华丽、用典精巧、意境朦胧,尤其是他的“无题诗”,将爱情写得既真挚又神秘,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千古绝唱。
- 杜牧(803年-852年): 晚唐的“异类”,他的诗歌风格俊爽、豪迈、峭拔,在感伤的时代风气中独树一帜,咏史诗针砭时弊,抒情诗风流倜傥,与李商隐的深婉形成鲜明对比,并称“小李杜”。
-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 花间词派鼻祖,也是重要诗人,其诗与词风相似,辞藻华丽,色彩浓艳,多写闺阁情思,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 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等: 他们是晚唐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诗歌内容更贴近社会底层,语言通俗,风格质朴,深刻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疾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如聂夷中的《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语言直白,讽刺辛辣。
晚唐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从盛唐高峰之后的一种回溯与深化,它虽然失去了盛唐的恢弘气度,但在情感的深度、艺术的精致和意境的营造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它以其感伤哀婉的格调、精工雕琢的语言和朦胧深邃的意境,为中国文学宝库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并对宋词的兴起和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晚唐诗歌是古典诗歌“盛极而衰”过程中的又一次辉煌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