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读书故事与名言
孔子韦编三绝
-
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晚年非常喜欢读《周易》。《周易》是由竹简编成的,用熟牛皮绳(称为“韦”)将竹片串联起来,因为孔子反复阅读、翻看,次数太多,竟然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三次(“韦编三绝”),这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
名言: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释义: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因为根基不稳而陷入危险。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释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点,然后加以改正。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苏秦悬梁刺股
-
故事: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年轻时向许多有学问的人学习,但未能成功,回家后也受到家人的轻视,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为了防止自己读书时打瞌睡,他用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绑在房梁上;每当困倦得想睡觉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拉扯他的头发,疼痛让他立刻清醒,他还准备了一把锥子,每当困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凭着这种惊人的毅力,他最终学有所成,成为著名的纵横家。
-
名言:
- (虽然这句名言并非直接出自苏秦,但完美诠释了他的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释义: 知识的高峰以勤奋为攀登的路径,学业的海洋以刻苦作为前行的舟船,强调勤奋和刻苦是学习成功的根本。
- (虽然这句名言并非直接出自苏秦,但完美诠释了他的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鲁迅嚼辣椒驱寒
-
故事: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年轻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为学校里只有晚上才开放阅览室,他便把时间安排在晚上,为了不让自己在寒冷的冬夜打瞌睡,他买来一串辣椒,每当感到寒冷或困倦时,就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一嚼,辣得满头大汗,顿时精神百倍,他用这种独特的方法驱寒提神,坚持读书学习。
-
名言: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 释义: 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靠日积月累的勤奋和努力得来的。
-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 释义: 时间并非真的不够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主动去规划和利用。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华罗庚读书“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
-
故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他读书时,首先会把书从头到尾仔细读一遍,不懂的地方就做上记号,查阅资料,进行补充和思考,这样书就“由薄变厚”了,他再对全书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抓住核心和要点,剔除冗余,使知识体系变得清晰简练,这样书就“由厚变薄”了,这个过程,是从理解到吸收,再到升华的过程。
-
名言:
-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释义: 智慧和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和点滴积累获得的。
-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外国名人读书故事与名言
富兰克林的自学之路
-
故事: 美国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只上过两年学,但他通过惊人的自学能力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作家和政治家,他有一个“读书俱乐部”,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期聚会,讨论他们各自读过的书,并交换读书笔记,他还发明了“十三德行”来自我修养,其中就包括“缄默”和“秩序”,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广泛阅读历史、哲学、科学等各类书籍,并坚持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
名言:
- “投资于知识,收益最佳。” (Investing in knowledge pays the best interest.)
- 释义: 在知识上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是所有投资中回报率最高的。
-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 释义: 精辟地指出了阅读、讨论和写作对个人能力培养的不同作用。
- “投资于知识,收益最佳。” (Investing in knowledge pays the best interest.)
马克·吐温的幽默读书观
-
故事: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本人就是一位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书虫”,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和幽默的讽刺,这与他广泛的阅读和独立思考密不可分,据说,他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非常符合他的风格。
-
名言:
- “所谓经典,就是每个人都认为应该读过,但谁也没有真正读过的书。” (A classic is a book which people praise and don't read.)
- 释义: 这句话用幽默的方式调侃了人们对经典的“敬而远之”,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崇拜,而应真正去阅读和体验。
- “人的一生有三天:昨天、明天,但昨天已逝,明天未至,我们能把握的只有今天。” (The secret of getting ahead is getting started.)
- 释义: 强调行动和当下的重要性,读书也是如此,不要总想着明天再读,从今天开始。
- “所谓经典,就是每个人都认为应该读过,但谁也没有真正读过的书。” (A classic is a book which people praise and don't read.)
比尔·盖茨的“阅读周”
-
故事: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是全球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也是一个“书虫”,他每年会抽出“思考周”(Think Week),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日常事务,独处在一个小木屋里,阅读大量关于科技、社会、历史等领域的书籍和报告,并写下思考笔记,这些深度阅读的时间,常常能为他带来颠覆性的商业灵感。
-
名言:
- “我之所以走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释义: 这句名言并非盖茨原创,但他完美地实践了它,他深知所有创新和成就都建立在人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而阅读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最佳方式。
- “我之所以走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奥普拉·温弗瑞的读书俱乐部
-
故事: 美国媒体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在1996年创办了“奥普拉读书俱乐部”(Oprah's Book Club),每月,她会挑选一本她喜爱的文学作品,在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中向全美乃至全世界的观众推荐,她的推荐力极其惊人,被选中的书籍几乎都会立刻成为畅销书,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大众的阅读风气,她用自己的影响力,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
-
名言:
- “书籍是让你发现自己,并找到属于自己位置的工具。” (Books are a way to find yourself and to find your place in the world.)
- 释义: 强调了阅读在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中的重要作用。
- “书籍是让你发现自己,并找到属于自己位置的工具。” (Books are a way to find yourself and to find your place in the world.)
这些名人的故事和名言告诉我们:
- 读书需要勤奋和毅力: 无论是韦编三绝、悬梁刺股,还是嚼辣椒驱寒,都体现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 读书需要方法和思考: 从孔子的“学思结合”到华罗庚的“由厚到薄”,都强调了不仅要读,更要会读,要深入思考,化为己用。
- 读书需要热爱和坚持: 富兰克林、比尔·盖茨、奥普拉等人将阅读融入了生命,成为他们成功的基石。
- 读书是最好的投资: 无论是知识、智慧还是视野,读书都能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希望这些故事和名言能激励您在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