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佛名言名句今何解?当下生活如何用?

心”与“觉悟” (核心篇)

这类名句直指佛教的核心——明心见性,认识自己。

佛名言名句今何解?当下生活如何用?-图1

  1. “万法唯心,一切唯识。”

    • 出处:唯识宗经典
    • 释义:世间万物(万法)的本质都是心识的显现,一切现象都离不开我们的主观意识,提醒我们,外界的好坏、顺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内心的解读。
  2.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出处:《六祖坛经》,六祖惠能
    • 释义:这是禅宗著名的公案,惠能看到两个僧人争论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一语道破关键:是你们的心在分别、在动,外在的境界只是缘起,内心的执着和分别才是根本。
  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出处:《六祖坛经》,六祖惠能
    • 释义:这是惠能的悟道偈,真正的觉悟(菩提)就像一棵没有实质的树,清净的本心(明镜)也不是一个具体的物件,我们的自性本来是圆满清净的,没有烦恼(尘埃)可以沾染。
  4.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出处:《金刚经》
    • 释义:一切我们能看到、能想到的现象(相),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因此是虚幻不实的,如果能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非相),就能见到如来的法身(真理)。
  5. “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 出处:民间广为流传的禅语
    • 释义:内心充满计较和分别,看什么都觉得不满;内心保持豁达与包容,世界便处处美好,快乐与否,一念之间。

因果”与“业力”

这类名句阐述了佛教的宇宙法则——因缘果报,强调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1. “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

    • 出处:佛经
    • 释义:想知道你过去做了什么(因),看看你现在的生活和遭遇(果)就知道了,想知道未来会怎样,看看你现在正在做什么(因)就决定了。
  2.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 出处:佛经
    • 释义:有智慧的人(菩萨)害怕种下不好的因,所以会谨慎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行为;普通人(凡夫)则不注重因,直到恶果显现时才感到恐惧。
  3.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出处:《增一阿含经》等,后广为流传
    • 释义:这是对因果律最通俗、最广为人知的诠释,行善会得到好的果报,作恶必然会遭受恶果,这个规律不会失效,只是时间问题。

放下”与“放下执着”

“放下”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门,不是放弃,而是不执着。

  1.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再次引用,因其核心是“放下”)
    • 释义:既然本性本空,无一物可得,那么烦恼和执着又从何而来呢?这是最高境界的放下。
  2. “境由心生,烦恼皆自找。”

    • 出处:化用自佛经思想
    • 释义: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感受到的烦恼,都是内心投射出来的,很多时候,痛苦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攀比、贪欲和执着。
  3. “执著于某一念,就是束缚;放下万缘,便是解脱。”

    • 出处:禅宗思想
    • 释义:对任何一个念头、事物或身份的固执不放,都会成为心灵的枷锁,只有学会随缘、放下,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
  4.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出处:佛经
    • 释义:人生充满了各种不如意的“荆棘”,如果我们内心保持安定,不被外境扰动,就不会受到伤害;一旦内心起了波澜,就会在各种境遇中感到痛苦。

慈悲”与“智慧”

慈悲与智慧是佛教的两大翅膀,缺一不可。

  1.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

    • 出处:佛经
    • 释义:这是对“慈悲”最经典的定义。“慈”是给予众生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这是大乘佛教菩萨道的核心精神。
  2. “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而是说法令觉悟,解脱诸障碍。”

    • 出处:佛经
    • 释义:佛并不能代替众生消除罪业和痛苦,真正的解脱在于通过佛法开启众生的智慧,让他们自己觉悟,从而获得解脱,这强调了“自救”的重要性。
  3.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出处:《华严经》
    • 释义:如果想了解过去、未来一切诸佛的境界,就应该观察宇宙万法的本性,明白这一切都是心所创造的,此句将“唯心”思想提升到了佛果的境界。

无常”与“活在当下”

佛教认为世界是迁流变化的,教导我们珍惜当下,安住于当下。

  1.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 出处:佛陀涅槃前所说
    • 释义:一切有为法(诸行)都是无常变化的,它们都会经历生和灭,当生灭的现象都止息时,那种超越一切变化的寂静(涅槃)才是真正的快乐。
  2.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出处:《金刚经》
    • 释义:执着于已经过去的念头是徒劳的,执着于当下的念头它会立刻成为过去,执着于未来的念头它还未到来,真正的安住,是超越对时间的执着。
  3.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 出处:禅宗公案
    • 释义:这是对“活在当下”最朴素的诠释,就是做一件事时,就全心全意地去做,不胡思乱想,不三心二意,这就是最高的禅定。
  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 出处:禅宗,青青翠竹,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 释义:从一朵小小的花里,就能看到整个世界的奥秘;从一片普通的叶子中,就能觉悟成佛的智慧,强调万物皆有佛性,平凡中蕴含着不凡。

修行”与“实践”

这类名句强调了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方法。

  1.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 出处:佛教基本教义
    • 释义:这是修行的总纲领,要努力持戒(道德规范)、修定(专注禅定)、发慧(开发智慧),以此来对治和熄灭我们内心的贪婪、嗔恨和愚痴。
  2. “山门四件事,早起、扫洒、吃茶、读经。”

    • 出处:禅宗丛林生活
    • 释义:修行不一定非要深山古刹,把日常的每一件小事——早起、打扫卫生、喝茶、诵经——都当作修行,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持觉知,这就是修行。
  3.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出处:《庄子》,但与佛教“无常”思想高度契合
    • 释义:生命短暂得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提醒我们要珍惜宝贵的人生,用来闻思修,追求觉悟,而不是在无明和烦恼中虚度。

希望这些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