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为您整理了许多关于“舍己忘我”的名言警句,并按照不同类别进行了划分,以便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舍己忘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指的是为了集体、事业、信念或他人,而完全忘记或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它体现了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伟大品格。
中国古代名言 (儒家、道家、兵家等)
这类名言多出自经典著作,思想深邃,影响深远。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出处:范仲淹《岳阳楼记》
- 释义: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是儒家士大夫的最高政治抱负和道德情操的体现。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出处:诸葛亮《后出师表》
-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一直到死为止,这是形容一个人为了事业奋斗终身,毫无保留。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出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 释义: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为此付出生命,又怎能因为个人是祸是福而选择逃避或趋附呢?表达了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坚定决心。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出处:文天祥《过零丁洋》
- 释义: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一死,但我要一片赤诚的忠心永垂史册,这句诗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追求的是精神的不朽。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出处:于谦《石灰吟》
- 释义:即使是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只想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借石灰自喻,表达了为了坚守纯洁的品格而甘愿牺牲一切的决心。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出处:顾炎武(一说源于顾炎武思想,后由梁启超概括)
- 释义:国家的兴盛衰亡,每一个普通百姓都有责任,这句话激发了普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人们为集体利益挺身而出。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 释义: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这是“推己及人”的博爱精神,是“舍己为人”的思想基础。
中国近现代名言
这类名言更具时代感,充满了革命激情和奉献精神。
-
为人民服务。
- 出处:毛泽东
- 释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无数革命者和建设者的人生信条,它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完全融入到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中。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出处:雷锋日记
- 释义:雷锋精神的经典概括,体现了将个人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人生追求,是“舍己忘我”的典范。
-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 出处:中国流行口号
- 释义:形容个人甘愿成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一块无名的、可以被随意使用的“砖头”,体现了绝对服从、不计个人得失的集体主义精神。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出处:鲁迅《自嘲》
- 释义:对反动派决不屈服,甘愿为人民大众像牛一样服务,这里“甘为孺子牛”就是一种深刻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外国名言
这些名言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展现了人类共通的高尚情感。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
- 出处:艾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心理学家)
- 释义:深刻地指出了人生价值的真谛不在于获取,而在于奉献。
-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 出处:中国俗语,常与雷锋精神联系,但其思想与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观点不谋而合。
- 释义:强调了“舍己忘我”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需要持之以恒的品格和习惯。
-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出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 释义:重新定义了“价值”的衡量标准,从个人得失转向了对社会的贡献。
-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 出处:雷锋日记
- 释义:通过一连串的设问,鼓励人们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到“螺丝钉精神”,这也是一种深刻的舍己忘我。
-
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
- 出处:裴多菲(Sándor Petőfi,匈牙利诗人)
- 释义:将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价值区分开来,强调生命的意义在于其奉献的价值。
佛教与哲学思想
“舍己忘我”在东方哲学,尤其是佛教中,有着深刻的渊源。
-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出处:佛教大乘经典
- 释义:原为地藏菩萨的宏愿,表示为救度众生,即使自己堕入地狱也在所不惜,后来引申为一种为了拯救他人而勇于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
-
普度众生。
- 出处:佛教
- 释义:将一切众生从苦难中解脱出来,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是“舍己为人”的最高宗教体现。
-
无我(Anatta / Anatman)
- 出处:佛教核心教义
- 释义:认为“我”是一种虚幻的执念,破除“我执”,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和慈悲,这与“舍己忘我”在哲学层面有共通之处,即超越狭隘的“小我”,融入更广阔的“大我”。
希望这些名言能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