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刘向读书名言今仍适用?当代人如何践行?

核心名言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出处】 《说苑·建本》

刘向读书名言今仍适用?当代人如何践行?-图1

【解读】 这是刘向关于读书最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它用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了读书的巨大作用。

  • 字面意思:书就像良药一样,善于读书、读对书,可以医治人的愚昧和短见。
  • 深层含义
    1. 书的药理:他把书籍比作“药”,强调了书籍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治疗和滋补作用,人生病了需要吃药,人的思想、智慧和精神“生病”了(比如愚昧、无知、偏执),就需要通过读书来“医治”。
    2. “善读”的重要性:他特别强调了“善读”二字,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读“好书”,选择有价值的经典著作;二是要“会读”,用正确的方法去读,去思考,去吸收,如果读的是坏书,或者方法不对,不仅不能“医愚”,反而可能“致病”。
    3. 读书的根本目的:这句名言指出了读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开启智慧,提升自我,从愚昧走向明智。

【引申】 这句话鼓励人们要像对待健康一样重视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提升和“精神治疗”的必要途径。


核心名言二: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出处】 《说苑·建本》

【解读】 这句名言通过三个阶段的比喻,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价值。

  • 字面意思
    • 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充满希望和活力。
    • 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达到顶峰。
    • 年老时喜欢学习,就像点燃的蜡烛,虽然光芒不如太阳,但依然能照亮前路,驱散黑暗。
  • 深层含义
    1. 学习的时效性:刘向肯定了年轻时学习的巨大优势,因为记忆力好、精力充沛,像“日出之阳”,是打基础的最佳时期。
    2. 学习的持续性:他同样肯定了中年学习的价值,此时人经验丰富,学习更有深度和方向性,像“日中之光”,能成就一番事业。
    3. 学习的终身性:这是最令人感动的一点,刘向认为,即使到了老年,学习也绝不能停止,老年学习虽然体力、精力有所下降,但依然能带来光明和智慧,防止思想的僵化和糊涂,他用“炳烛之明”这个谦逊但坚定的比喻,鼓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

【引申】 这句话打破了“学习是年轻人的事”的偏见,倡导一种贯穿一生的学习态度,无论在哪个年龄段,读书和学习都能为人生带来光明和指引。


核心名言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出处】 这句话虽然常被归于韩愈、王芸生等人,但其思想内核与刘向的治学精神高度一致,可以看作是对刘向学习理念的最好概括,刘向在《说苑》中反复强调“积学”和“勤奋”的重要性。

【解读】 虽然不是刘向的原话,但它完美地诠释了刘向的读书观。

  • 字面意思:在知识的高山上,勤奋是那条唯一的路径;在学问的海洋里,刻苦是那艘前行的船只。
  • 与刘向思想的契合点
    1. 强调“勤奋”与“刻苦”:刘向认为,读书和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依靠日积月累的勤奋,他编撰《战国策》、《说苑》、《新序》等鸿篇巨制,本身就是勤奋治学的最好证明。
    2. 承认知识的“无限性”:刘向深知学无止境,知识如同大海,广阔无垠,这与“学海无涯”的观念完全一致,他作为皇家图书馆的整理者,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对此体会尤为深刻。
    3. 积极的行动哲学:这句名言不是让人望而生畏,而是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以“勤”为径,以“苦”为舟,鼓励人们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宝库。

其他相关的精彩论述

除了以上几句,刘向还有许多关于读书的精辟见解:

  1.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 出处:《说苑·建本》
    • 解读:积累千万家财,也比不上读书的价值,这句将读书的物质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了知识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出处:虽然这句更广为人知的出处是《荀子·劝学》,但其精神与刘向一脉相承,刘向在《说苑》中也多次强调学与思、学与行的结合。
    • 解读: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这指出了读书的最高境界——不仅要学,更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和检验,最终指导实践。

刘向的读书名言,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价值崇高:书是良药,能医愚;读书胜过积财,是无价之宝。
  • 方法关键:要“善读”,选择好书,勤于思考。
  • 态度终身:无论年少、壮年还是老年,都应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 路径唯一:通往知识高峰的唯一路径是“勤奋”,横渡学问海洋的唯一工具是“刻苦”。

这些名言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读书、勤于学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