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巴金名言百年后仍被引用,为何当代人仍需倾听?

关于理想、光明与希望

这类名言最能体现巴金在黑暗年代中对光明的执着追求,也是他作品中最核心的精神。

巴金名言百年后仍被引用,为何当代人仍需倾听?-图1

“我写文章,不是为了维护当时的权势,也不是为了替某一些人辩护,我只是想说出我心里的话。”

  • 出处/背景:这可以说是巴金一生的创作信条,尤其在晚年,他完成了五卷本的《随想录》,以惊人的勇气进行自我反思和“说真话”,这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写照。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文学创作的独立性和真实性,写作不是为了取悦权贵或为既定立场辩护,而是作家内心真实情感和思想的流露,它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批判精神。

“我控诉!我控诉这吃人的礼教,我控诉这黑暗的社会,我控诉这无情的现实!”

  • 出处/背景:出自他的早期作品,如《家》等,是“五四”新文学精神的一部分,充满了青年人对旧制度、旧文化的反抗激情。
  • 解读:这是一种充满力量的呐喊。“控诉”二字表达了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巴金的作品,尤其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核心就是控诉封建家庭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 解读:这句话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巴金一生都在“奋斗”,无论是青年时期的文学创作,还是晚年时期的自我忏悔与反思,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它鼓励人们要永不懈怠,不断追求进步。

关于爱、生命与人性

巴金的思想深受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中的“互助论”影响,爱”是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很长久了,然而在我活着的时候,我还要继续做一个作家,我还要用笔写我的文章,写我的感想,为我自己,也为我的读者。”

  • 出处/背景:晚年巴金在病榻上,依然坚持写作和思考。
  • 解读:这体现了作家对文学事业至死不渝的忠诚,写作不仅是他的职业,更是他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与世界、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依然选择用文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

  • 解读:这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人生观,巴金认为,人活着的价值不在于为自己获取多少,而在于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了多少,这与他对“爱”与“互助”的追求一脉相承。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焰;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

  • 出处/背景:出自他的散文或谈创作的文章,常被用来激励年轻人。
  • 解读:这句话是对青春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期许,它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人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青春的价值由自己创造。

关于真理、忏悔与勇气

巴金的晚年,尤其是《随想录》的写作,让他达到了思想和人格的巅峰,这些名言是他深刻反思的结晶。

“讲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讲真话。”

  • 出处/背景:出自《随想录》。
  • 解读:这是巴金对“讲真话”最朴素也最深刻的定义,它不要求说出绝对的“真理”,而是要求内心的真诚与坦率,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敢于“讲真话”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

“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

  • 出处/背景:出自《随想录》。
  • 解读:这是对“文革”十年噩梦般的回忆,也是对人性复归的坚定誓言,它表达了巴金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坚守人性的决心,这里的“兽”象征着在非人环境下被扭曲的人格。

“在我的心灵中央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从大地,从人们……收到美、希望、欢欣、勇敢、庄严和纯洁的信息,我永远这样地接收。”

  • 解读:这是一个非常优美和充满诗意的比喻,它表达了巴金内心深处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接纳,即使在经历了苦难之后,他依然保持着对世界善意的感知能力,这正是他伟大人格的体现。

巴金的名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核心精神:

  • 追求光明与真理:一生都在与黑暗和谎言作斗争。
  • 呼唤爱与人性:以“爱”为武器,批判旧制度,赞美新生。
  • 坚持独立思考:不为权势,只为说出心里话。
  • 勇于自我解剖:晚年的《随想录》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丰碑。

这些名言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在激励着人们追求真实、善良与自由。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